本溪28億元外包“掃大街”背后:國企搶灘環衛市場
43號文后,城投平臺剝離投融資屬性,開展市場化業務“造血”,亟需新的轉型方向。
環衛項目能為城投平臺帶來穩定的流水和可預期的未來收益,能滿足其融資需求,城投也相對能夠容忍應收賬款攀升,可緩解政府財政壓力。
過去環保領域競標項目需要企業建設,價低者得,現在很多特許經營項目都是建好的,是企業要給政府支付特許經營轉讓費,實為價高者得。
責任編輯:馮葉
江蘇省無錫市的環衛工人在掃雪(圖文無關)。視覺中國/圖
2023年底,“遼寧省本溪市花28億元外包環衛卻除不干凈雪”一事引發關注。
本溪很快回應公眾稱,負責除運雪的供銷環境科技(本溪)公司(下稱本溪環境)機械化除雪設備尚未全部到位,且應對長時間持續降雪準備不足,已約談企業負責人。
本溪環境是供銷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供銷環境)在本溪的項目公司,后者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中國供銷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2023年8月,供銷環境以24年28億元的價格,通過公開招投標中標本溪主城區環衛作業市場化特許經營項目。除本溪外,供銷環境在全國多地均有環衛一體化項目。
此前9月,本溪環衛市場化運營項目正式啟動。據本溪測算,實施此項改革后,全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將會逐步得到提升,每年可節省財政資金700萬元。
像供銷環境這樣的國企進軍環衛事業并非個案。據企查查,近十年來,國有資本直接或間接控制環衛企業的數量逐年走高,尤其2020年后,相關企業年均突破千家。2020年-2023年,國資背景的環衛企業數量翻兩倍。
另據業內第三方數據機構環境司南,2023年全國環衛服務企業合同年化金額前5名中,國有資本占3席。
環衛龍頭福龍馬(603686.SH)在2022年年報里寫道,國有企業以環衛系統“事改企”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為主,異軍突起,將會出現國有企業接管當地環衛業務全域化及連片化的現象。
福龍馬2015年上市后也開始擁抱國資,2017年和2021年,相繼引入山東高速和三峽資本,作為第二、第三大股東。
國企為何盯上環衛事業?
新玩家入場
城市能夠在天亮之前恢復潔凈,離不開一群身穿亮色馬夾或工裝的中老年人,他們往往推著一臺垃圾車,手里提著掃把走街串巷。在大城市的主干道上,“環衛”是一輛路面洗掃車,車輛駛過之處,高壓水槍猛沖地面,一邊洗一邊掃刷,將臟污收集到車里。
環衛服務市場是國家政策推動的產物。
新中國成立初期,環衛作為一項市政公共服務,由事業單位實施,各地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監管。
2002年,國家住建部門提出要開放市政公共行業市場,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經營性市政公用服務行業公開面向社會招標。
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最先出現環衛服務外包。當時,對外招標的多是單條街道,服務周期短,服務范圍小。
“環衛市場主體大多都是夫妻店,整體不成氣候?!遍L沙玉誠環境創始人樊方瑞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她2006年入行,此前,大多數城市的環衛服務處于“干管不分家”的狀態,環衛工人屬于編制工,其中不乏托關系走后門者。
創業前,樊方瑞是一名媒體人,因工作緣故接觸到香港城市服務企業,見識到他們的高端清潔設備,加上深圳已有不少環衛服務外包試點,她意識到,環衛服務領域或將出現巨大的市場。
正巧樊方瑞丈夫承接的建筑工程項目因未完成給排水,未達到交付要求而無法交付環衛局,急需一家專業的環境服務公司來處理,但當時的長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