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武漢有5個目標!
武漢不沿邊、不靠海,如何努力由沿海開放的“后隊”邁向新時代內陸開放的“前隊”?1月23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出臺《武漢市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并提出“一高五新”的目標定位。
1個總體目標定位是加快打造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5個具體目標定位是:“一帶一路”內陸地區新節點、長江經濟帶高水平開放新門戶、國際創新開放合作新引擎、全球現代產業發展新重鎮、全國制度型開放新樣本。
根據總體目標定位,武漢設置了“兩步走”的任務。到2025年,武漢開放型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新時代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基礎進一步夯實,進出口總額達到5400億元,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線達到80條,中歐班列開行超過2000列。到2035年,基本建成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戰略樞紐,成為具有較強影響力、美譽度的國際化大都市,進出口總額達到7700億元,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線達到120條。
打造“一帶一路”內陸地區新節點
《實施方案》提出,武漢建通道,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內陸地區新節點。主要內容是打造對外開放的通道體系、口岸體系、物流體系,積極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解決從哪里走出去、引進來的問題。
在對外開放通道方面,重點是整合水港、陸港、空港資源,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天河-花湖航空客貨“雙樞紐”作用,構建陸海新通道、空中水上絲綢之路。
在口岸方面,重點是加快“五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構建現代跨境物流體系,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國際貨物“一站式”運輸。
打造長江經濟帶高水平開放新門戶
《實施方案》提出,武漢要搭平臺,著力打造長江經濟帶高水平開放新門戶。主要內容是推動自貿區、綜保區和國際產業園等各類開放平臺融合互促、協同發展,解決依托什么載體走出去,引進來的問題。
東湖高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提升發展能級,自貿區武漢片區積極落實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對標海南自貿港、上海臨港新片區高水平開放安排,對標其他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和制度創新成果,從武漢片區自身發展出發,努力打造中部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全面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對外開放新高地。
在自貿區建設方面,重點突出制度和產業鏈的開放創新,例如加快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探索數據、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和光電子、大健康等重點產業的開放創新。
在綜合保稅區建設方面,主要強調差異化布局和質量提升。例如東湖綜保區重點發展保稅先進制造和研發創新,新港綜保區重點發展大宗貿易、保稅倉儲、冷鏈物流等業態,經開綜保區重點發展“保稅+智能制造”、保稅物流等新業態。
在國際產業園建設方面,加快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建設、推進中德國際產業園特色發展、謀劃亞太國際產業園建設。
打造國際創新開放合作新引擎
《實施方案》提出,武漢強動能,著力打造國際創新開放合作新引擎。主要內容是加強創新策源、技術轉移轉化、知識產權保護、集聚國際化人才,增強開放的內生動力,解決靠什么優勢走出去、引進來的問題。
例如,在創新策源方面,加快建設東湖科學城、光谷科創大走廊,爭創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在漢高校布局新興學科和前沿交叉學科,開展前沿基礎研究和跨學科協同創新。探索創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動體制機制,打造國際科創合作高地。
在技術轉移轉化方面,推進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積極搭建全球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平臺,打造全國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加大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建設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高標準建設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武漢分中心。
在人才方面,構建海外招才引智網絡服務體系,打造一批國際人才產業園,支持海外人才在漢創新創業。
打造全球現代產業發展新重鎮
《實施方案》提出,武漢提能級,著力打造全球現代產業發展新重鎮。主要內容是促進外貿創新發展、國內國際產能對接、金融開放、招商引資,提升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和水平,解決有什么產品資源走出去,引進來的問題。
例如,在外貿方面,強調推動“新武漢造”揚帆出海,提高“武漢服務”全球知名度,集聚發展數字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在國內國際產能對接方面,強調壯大光電子信息、汽車制造和服務、大健康和生物技術世界級產業集群,推動重要產業全球配置資源和優化布局。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深化“一帶一路”沿線產能合作,助推“武漢工程”帶動“標準+技術+產品+服務”走出去。
在金融方面,強調積極穩妥引進銀行、保險、證券、資管外資金融機構,開展碳金融等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
在招商引資方面,強調定向招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面打造招投一體、招培一體投資促進體系。
打造全國制度型開放新樣本
《實施方案》提出,武漢優環境,著力打造全國制度開放新樣本。主要內容是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國際交往中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升區域協同開放合作水平,解決怎么保障走出去、引進來的問題。
在營商環境方面,對接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和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成熟度評估體系(Business Ready)評估體系,促進公平競爭。
在建設國家交往中心方面,實施“友城常青”工程,擴大武漢朋友圈;加強人文交流合作,推動長江文化、漢劇“走出去”;推進外籍人士“家在武漢”工程,打造優質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
武漢還將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高“購在武漢”、“樂玩武漢”的全球知名度,促進武漢都市圈協同開放,加快武漢新城國際交往重要承載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