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美好,在數字化中孕育發芽
日月其邁,歲律更新。
新年仿佛一條本初子午線,向西是已逝的,而向東是嶄新的。它橫亙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舊物與新生,團聚與告別,一切在此刻相遇。
年關將至,人們從未改變對新年的迫切期待。離家一年,游子歸鄉,最盼滿載而歸。
對于奮斗忙碌了一年的打工人而言,年終獎是最大的盼頭和慰藉,大大小小的年貨,在拿來犒勞全家的同時,也成為自己的榮耀。近日,陳婷收到了一筆豐厚的年終獎。思前想后,除去買年貨的部分金額,她把余下的閑錢都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讓她感到欣慰的是,自己多年精打細算養成的金融習慣,已經通過銀行的新年活動得到了一系列豐厚的獎勵,給自己的年終獎加了碼。
數字有錄,溫暖有度。在手機APP收支賬目中,藏著尋常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也藏著人們的生活希冀。金融與生活對話,自是余味無盡。數字金融服務不僅能夠打破地域限制、個性化服務并推動行業市場,更讓人們感受到數字化為美好生活帶來的方便與快捷。
從貨幣到數字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斂市之不售、貨之滯於民用者?!?《周禮》中所記載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泉府”,被視為我國銀行業的開端;此后,唐朝的柜坊、宋朝的“交子”、明朝的錢莊以及清朝的票號都對當時的貿易和經濟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洞悉歷史大勢,立于時代潮頭,人類始終在求索變革中不斷前行,金融力量也在積極應變。第一次工業革命催化現代商業銀行的誕生,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現代銀行投資業務的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促進了風險投資的萌芽。
在時代發展的重要階段,金融都帶來生產力的巨大躍升,賦予現代化新的內涵。大量新技術直接被金融業應用,衍生出新的金融服務。如19世紀中葉鐵路和電報的發展推動銀行設立其分支機構,海底電纜的應用使得國際金融交易成為可能。
如今,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以數字信息化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快速發展,大大拓展了時間、空間和人們的認知范圍,人類正在進入一個“人機物”三元融合的萬物智能互聯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也賦予了人類現代化全新的未來圖景。
具有天然數字基因的金融行業,正走在數字化轉型與創新的前列,金融服務的形態也在不斷迭代。
數字生活“向前”
比起曾經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如今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在過去3年悄然發生了新變化。為了存錢,這屆年輕人加入各種小組學習存錢方法,但似乎距離“存夠退休養老”的夢想仍然遙遠。
作為剛入職場的年輕人,阿輝也是“攢錢大軍”中的一員。為了省點房租,他選擇在郊區租房,每天騎車通勤。他依然會網購、逛街,但相較于過去變得理性自持。有了一筆小積蓄后,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如何好好理財,讓“錢生錢”?
抱著“求穩”的心態,阿輝經過多方調研和學習,發現銀行機構早已推出新產品、新服務以助力消費者掌握“理財之道”,方便消費者花更少的時間,更好地管理財富。
幾經比較,阿輝選擇在最近的建行造福季參與新客晉升活動,通過開戶一步步體驗——開通微信銀行、開通手機銀行、新成為財富管理客戶。雖然金額不多,但仍獲得線上直營經理一對一的專人全程服務,細心指導著阿輝完成每一步操作。
在充滿不確定的今天,人們的“金錢觀”也逐漸發生變化,群體性的資產配置更加理性化。在滿足自身消費需求的同時,人們更需要金錢來支撐長期的生活目標,“資金服務”也成為人們走向美好生活強有力的后盾。
在穩健存錢理財的過程中,年輕人將生活量化成數字,每一次行動和變化都清晰可見——明確自己想要的收益和能接受的代價,花費能接受的時長去了解市場和產品,選擇更方便、權威的方式,在熟知的領域操作。對此,建行的忠實客戶張明深有體會。
一直以來,張明都是建行造福季的積極參與者。2024年龍年,建行發布了首季綜合金融服務“造福季”活動,整合調動了建行的服務資源,用主題活動將金融知識、客戶福利轉化為寓教于樂的數字化服務方式。張明第一時間主動學習相關知識,并參與了養老金賬戶開通繳存活動,不但享受養老金繳存免稅的優惠,還使用CC豆兌換了超市購物卡。
“不用費勁跑到線下網點,只要空下來的時候在手機上操作,就能學到不少理財知識,甚至可以直接辦理業務,實在太方便了?!睆埫髡f,“我也讓老婆孩子都一起參加了活動,一起學習,既‘富腦袋’又‘富口袋’,何樂而不為?”
龍年的“造福季”活動,建行全面升級,聚合全面的金融活動及熱門消費活動,持續優化客戶體驗。金融服務正通過充滿趣味的數字化互動方式,走進尋常百姓家,與百姓的日常生活連接得更為緊密。
不止于此,龍自古以來便以其神秘莫測、威嚴莊重的形象,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之中,是力量與智慧的完美象征,更是吉祥與福祉的靈感來源?;邶埬甑男履陮傩?,建行還推出了建行龍卡煥新活動,以創新和創意向億萬持卡人傳遞獨具建行信用卡特色的美好新春祝福。
金融更普惠,服務更貼心。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建行的一系列活動,創造出技術驅動、對社會負責的生活和商業生態,彌合數字鴻溝,進一步降低公眾獲得金融服務的門檻,更好地享受公平普惠的現代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向后”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在不斷加強數字化服務大眾的同時,建行也不忘持續不斷地深耕和研發,提升自身金融服務的能力。
今年,建設銀行加強政策保障,把資源向“幸福產業”聚集。以造福季等“小切口”,建行持續推動財富管理戰略“大變革”,勾勒出大財富管理框架。引入“新”的生產機制,著力探索“一橫一縱”大財富管理體系,加快打通“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的橫向價值鏈,以及“投資研究—投資顧問—客戶服務”的縱向傳導鏈。從而實現從多元化產品供給到投研投顧組合型資產配置策略的轉型升級。
好的金融應是人民至上、義利兼顧。依托數字金融優勢,建行“造福季”實現財富管理服務、金融產品選擇、活動參與方式和權益配置的多維升級,為活動參與者帶來更豐厚的金融與生活福利。同時,還以“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的用戶科普方式,幫助更多消費者掌握“理財之道”。
服務的背后,是建行數字化創新升級的生態平臺,通過數字工具的應用,讓銀行的各項業務實現以客戶服務為中心的有機整合,“銀行業務多而分散”、“重銷售輕服務”等行業痛點問題在建行的服務中得到持續的優化解決。
結合數字工具的發展,建行涌現出一批“線上客戶經理”,讓更多人獲得專業而有溫度的金融服務,讓傳統“高凈值”人群的服務普惠到尋常百姓,解決個人資產不會打理、金融工具不會使用的問題。
開放的服務平臺讓理財、基金、證券、保險等大量金融機構共同參與,圍繞百姓的實際需求聚合力量,共同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實惠、更便捷、更專業、更周到、更放心的財富管理服務,用配置與陪伴樹立起更加科學的投資習慣。在凸顯數字化經營轉型成果的同時,更彰顯了建設銀行“人民至上”的新金融價值取向,始終把大眾的切身利益和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借助科技之力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人民的美好生活服務。
新的美好,正在緩緩生長。
11月2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強調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偉業提供有力支撐。會議提出“三個著力”,指明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著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大道如砥,行者無疆。
作為國有大行,建行勇立潮頭,緊扣時代脈搏,著眼于大眾需求,持續穩中向韌,精準落子新棋局。而“造福季”作為2024年建行金融服務的開年大戲,不斷釋放積蓄多年的創新力量,建設銀行的服務已從網點柜臺滲透到百姓的各種生活場景中,成為踔厲奮發背后的守護者,守護著大眾對好生活好福運的向往,幫助人民奔赴、追求美好的未來。
*文中陳婷、張明、阿輝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