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行”換帥,“風控專家”升任掌門人 | 金融人物①

廖林最具個人標簽之處是他曾任建行和工行兩大行的“首席風險官”,這在迄今在任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管理層中獨一無二。

在建行總行工作期間,廖林主抓全行風險管理,其中逾期貸款及其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是他特別重視的兩個指標。

在廖林任行長期間,工商銀行不良率保持連續10個季度下降。

責任編輯:謝艷霞

時隔近五年,“宇宙第一行”工商銀行迎來新掌門人。

近日,工商銀行官微發布消息,2024年1月20日上午,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中國工商銀行干部會議,宣布中央決定:廖林同志任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免去陳四清同志的中國工商銀行黨委書記職務。

此次任命前,廖林于2021年起擔任工商銀行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行長,并于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在廖林履新之前,工行自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革以來已先后歷經姜建清、易會滿和陳四清三位黨委書記,且三位均獲任工商銀行董事長。廖林此番接棒,意味著40周歲的“宇宙第一行”迎來股改之后的第4位“一把手”。相比三位前輩,廖林最具個人標簽之處是他曾任建行和工行兩大國有銀行的“首席風險官”。這在迄今在任的國有大型金融機構管理層中獨一無二。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底線也是紅線。在監管層不斷強化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選拔更專業、更具實戰經驗的風控專家擔綱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一把手”職務,無疑更具現實意義、時代意義和導向作用。

市場經濟改革的受益者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梳理并研究廖林的工作履歷發現,廖林出生于1966年2月,并于1989年畢業于廣西農學院(現為廣西大學農學院)后入職建設銀行。近10年基層工作之后,1998年12月,廖林第一次走上領導崗位,出任建行廣西區分行朝陽支行行長。這是建行在廣西南寧青秀區設立的一個支行。32歲的廖林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5年。2003年11月,廖林升任建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分行副行長,并在這一崗位扎扎實實干了8年。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查了解到,1998年起,時任建行主要負責人為破除計劃經濟時代國有金融機構“大鍋飯”的不良生態,大力推行機構、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通過員工競聘上崗和分等級考核機構網點、拉大分配差距等多種措施多管齊下,初步改變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有大型銀行機構和人員迅速膨脹的局面,并以人均利潤取代存款成為考核的重要指標。正是在這一改革浪潮中,建行系統給了像廖林這樣年輕有為的基層干部展現才干的舞臺。他們通過扎實的業務能力和過硬的業績獲得晉升機會。

金融生態系統的研究者

在廣西建行工作期間,廖林于2009年獲得西南交通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管理學博士學位。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查閱梳理公開信息發現,廖林的博士論文題目是《區域金融生態系統基本性狀模型研究》。其中,“金融生態系統”恰是1998年時任建行主要負責人在轉任央行主政后,于2003年提出的全新概念。

廖林最關注的便是金融風險。他在其論文開篇指出:在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歷程中,金融市場結構、銀行經營模式和累積的金融風險仍然是制約金融深化改革和穩定的主要因素。其中,金融風險作為各類風險的集中表現尤其令人關注。

廖林將對金融風險的成因和治理研究置于“金融生態系統”的大概念下,認為基于金融風險治理的金融生態系統研究“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問題”。廖林認為,形成巨額不良和金融風險的原因“不僅來自金融部門自身,還來自作為金融部門運行環境的非金融部門,調查數據表明后者可能占主導地位”。他據此提出,在加強金融部門自身建設同時,也應改善那些作為金融部門服務對象同時也構成其生存條件的各類非金融環境。

金融風險處置的實操者

自2011年起,廖林迎來職業生涯中的第二個階段。大約以每兩年一次的頻率,廖林先后出任建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行、湖北省分行和北京市分行三家一級分行的黨委書記、行長。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梳理研究公開信息發現,在曾任建行總行副行長及以上級別的高管中,多數都有至少3個省級分行一把手任職履歷,因此廖林的地方任職履歷在獲提拔的建行系統干部中算是“標配”。而建行公告顯示,廖林在每個省級分行都是負責全面風險管理工作,也是風險管理和控制的主責任人。

在履職三家省級分行一把手之后,廖林升任建行總行高管。2017年2月,建行發布公告稱,聘任廖林擔任該行首席風險官。4月,原中國銀監會批復同意廖林的任職資格,51歲的廖林正式出任建行首席風險官,成為該行自2005年股改以來第4位首席風險官(前三位分別是朱小黃、黃志凌和曾儉華)。2018年9月,建行再次發布公告,聘任廖林擔任該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梳理分析公開資料發現,在建行總行工作期間,廖林主抓全行風險管理,其中逾期貸款及其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是他特別重視的兩個指標。在2018年首次出席建行業績發布會時,廖林表示,“逾期貸款的多少,將會影響到第二年質量的穩定。十年磨一劍,建設銀行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和拼搏,首次實現了逾期貸款的下降?!彼€表示,建行的不良資產認定標準是行業中最為嚴格的。自2016年來,該行逾期貸款與不良的比例一直是負剪刀差,且差額較上年持續擴大。

2019年5月,包商銀行因嚴重問題被接管。根據原銀保監會的安排,由建行負責托管該行業務,而當時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正是廖林。在他的領導下,建行工作團隊協助接管組,僅用3周時間便完成對包商銀行接管的第一階段工作任務,在保持該行各項業務總體平穩運行同時,迅速完成對該行大額對公客戶和同業客戶的債權收購和轉讓工作。

僅半年后,2019年11月,工商銀行一紙公告宣布廖林將出任該行副行長。同時建行也公告確認廖林辭去該行副行長職務。在加入建行的第30個年頭,廖林與建行正式作別。

主動賦能行業的貢獻者

在加盟工行之初,廖林分管工作仍然是風險管理。2020年4月,他接替轉任高級業務總監的王百榮,兼任工商銀行首席風險官。兩個月后,工商銀行新一屆董事會改選后,廖林當選執行董事,并于7月獲原銀保監會核準任職資格,成為工行位居時任董事長陳四清和時任行長谷澍之后的執行董事。

當年12月,谷澍調任農行黨委書記,不久后接替周慕冰擔任該行董事長。廖林則再進一步,成為“宇宙第一行”自2005年股改后第4位行長(前三位分別為楊凱生、易會滿和谷澍)。

時值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特殊時期走馬上任“宇宙第一行”行長的廖林,自然更加重視保持資產質量的穩定。在他的首份“行長致辭”中,再次提及逾期貸款及其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這兩個指標。廖林表示,2020年工行“各類風險得到有效管控,不良貸款率1.58%,保持在穩健區間。逾期貸款率、關注貸款率均實現下降。逾期貸款與不良貸款的剪刀差首次實現年度為負”。

與此同時,廖林對于大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30年來積淀的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得以全面付諸實施。

僅在2020年,一方面,工行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堅持“主動防、智能控、全面管”路徑,落實落細“管住人、管住錢、管好防線、管好底線”四管齊下的風險管理措施,實現對各機構板塊、各類型風險的全面覆蓋、精準管控;另一方面,工行堅持風險出清與流程再造并重,加強“三道口、七彩池”(“三道口”指入口端資產選擇,閘口端資產管理和出口端資產處置;“七彩池”涵蓋風險由低到高的七個色池,通過智能風控驅動,強化信貸風險管控統籌協調,實現風險分池分區分塊差異化精準管理?!叭揽凇薄捌卟食亍敝悄苄刨J風險管控是對工行信貸風險管控思路的體系化概括)管理,實施授信審批新規,穩步推進信用風險有序化解,持續優化信貸資產質量。

在廖林任行長期間,工商銀行不良率保持連續10個季度下降。不僅如此,從2022年起,在迭代升級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同時,工行還主動向三百多家同業輸出風控技術和工具,助力維護金融穩定大局。

近35年的銀行從業經歷顯示,對風險的研究和治理,無論理論還是實踐,廖林都是國內金融界最具專業能力和實操經驗的風控專家之一。選拔這樣的風控專家作為全球最大商業銀行的“一把手”,監管層的用人導向凸顯出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時代意義。

一方面,隨著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作用不斷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越來越受到高層重視。中央多次明確提出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是對金融機構、監管機關乃至全社會提出的重大命題。如何答卷?工行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銀行機構,有責任有義務為整個銀行業“先打個call”。

另一方面,隨著內外部各種因素復雜交織,世界局勢將如何演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2024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金融領域,保證14億人的“錢袋子”安全,關系國家長治久安,也事關每個公眾的切身利益。銀行是中國金融業的中流砥柱,確保其穩健安全經營意義重大。從這個角度看,選擇一位深刻洞察金融生態系統,又富有風控實操經驗的當家人,不僅是工行的最佳選擇,更可能是未來更多金融機構的優選。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