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女人、羊角包與宗族漂流

“中國文化不僅有大陸文化,還有海洋文化。個體并非堅固不摧,在貿易往來當中,在不斷的往返中,他們生產自身”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受訪者提供/圖)

索耳

1992年生,作家。曾獲香港青年文學獎、潑先生獎、“《鐘山》之星”文學獎、南方文學盛典“年度最具潛力新人”提名。出版有長篇小說《伐木之夜》、中短篇小說集《非親非故》。

索耳在廣東湛江的縣城徐聞長大,一個被稱為“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地方,從他記事起,父親就常帶他去遠足,有時候則是坐在摩托車后座上,穿梭于熠熠發亮的池塘、拼色盤般的田野和滾燙的海濱公路之間。離開家鄉之前,索耳以為世界的其他角落也跟家鄉一樣,有紅色的平原,有不會凋落的闊葉榕樹、椰樹和香蕉林,有腥潮的海風,以及永恒盤旋在人們頭頂的干旱和溽熱。

成年后,他一路向北,來到廣州、武漢、北京讀書、工作,瞥見了陌生的樹木和生活。北方大城市的家庭關系要疏離、寬松許多。身旁的一位好友離開了國企,結婚對象也不稱媽媽的意,但他媽媽后來也看開了,不去干涉孩子的選擇,也不需要他們養老,明白了孩子長大后有獨立的人格。這在當時的索耳看來唯有羨慕,他驚訝地發現了另一個世界,一個祖先和后代不用牢牢捆在一起的世界。

回看自己成長的家鄉,他感到過往的親密關系并非紐帶,而是像黏液一般無處可躲。出于后知后覺的冷靜審視,或是試圖掙脫的假想,他在最近(2023年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說集里,將書名毫不留情、劃清界限地取為《非親非故》。在這之前他陸續寫過很多短篇小說,這一次終于有了明確的意識,找到了一以貫之的主題和風格。

家鄉黏膩的親情與熱辣的環境都成了他筆下源源不斷的給養。從他兒時住的地方到海邊,騎摩托車僅需20分鐘。他對海邊有著很多深刻的印象,因而在小說里時常會不自覺地去描寫海邊的場景,例如中產夫婦在堤壩上行走、建筑師與消波塊的故事……

這些年,他的注意點從自然延續到了生存在其間的人,“中國文化不僅有大陸文化,還有海洋文化。福建、江浙滬、廣東、廣西的先民很早就已經往南洋開拓,他們到東南亞之后,還遠到南亞、澳洲、美洲。他們將自己的文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