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都市圈增至14個 | 時政周報
國家數據局第四位副局長亮相,核心領導團隊已完成搭建。
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蘇增添被查。
教育部表示要引導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
2023年全國海關緝私部門立案偵辦違法犯罪案件近5000起。
一周時政新聞回顧(2024年1月20-26日)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2年8月19日,雷暴雨之后的濟南CBD。(人民視覺供圖)
2024年伊始,一年一度的省級“兩會”如期到來。
2024年1月22日上午,山東省人代會召開期間,在回顧2023年的工作時,山東省省長周乃翔公開了一個此前從未被宣布過的消息: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
從國家層面看,都市圈規劃始于2019年。當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培育發展一批現代化都市圈,形成區域競爭新優勢,為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經濟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2021年起,南京、福州、成都3個都市圈率先獲批;次年,長株潭等4個都市圈相繼獲批;2023年,各地宣布獲批的都市圈數量為6個。
此次,山東宣布的消息標志著濟南都市圈已成為第十四個獲批的國家級都市圈。山東省也繼廣東省之后,成為第二個擁有兩個國家級都市圈的省份。
在省級層面正式公布前,建設濟南都市圈的消息已傳出很久。
2019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文件下發一個月后,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即面向公眾征求意見。規劃當中,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濟南提出,要以都市圈為抓手融入國家戰略,形成濟南都市圈。
隨后5年里,“濟南都市圈”先后被寫進濟南市黨代會報告、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山東省黨代會報告中。其間,2022年5月,青島市發改委在答復網友提問時透露,根據國家和山東省工作部署,青島也已經起草并上報了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初步考慮將萊州、日照納入青島都市圈范圍,積極爭取國家和山東省的支持。
2023年初,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爭取濟南、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獲批是當年工作之一。同年10月,《中國城市報》發文稱,青島都市圈成為山東首個、并且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以非省會城市為核心的國家級都市圈。
建設國家級都市圈有現實需要。2019年3月1日,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和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聯合撰寫的《中國都市圈發展報告2018》發布,報告發布當天同步舉行研討會。會上,時任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城鎮化規劃處處長韓云提到,都市圈是解決當前一些超大、特大城市交通堵塞、房價高企、環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有效途徑,同時還可以將中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到周邊中小城市,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和先進制造業發展。
細看先于濟南、青島獲批的12個都市圈即可發現,其地理方位遍布東、西、南、北、中,但大多數仍然集中于長三角、珠三角地帶,如2021年2月首個獲批的南京都市圈、2023年初宣布獲批的杭州都市圈都位于長三角,2023年10月接連獲批的廣州、深圳都市圈位于珠三角。如此排布正與中國的城市發展情況相對應。
前述報告中界定,城區人口500萬人以上、1小時左右通勤圈內人口密度超過1500人/平方公里為都市圈劃定的基本門檻,在此基礎上,選取與中心城市日平均雙向流動人口占市域總人口比重在1.5%以上的城市作為都市圈的外圍城市,中心城市加上符合標準的外圍城市,即為該都市圈的范圍。
按照這一標準,全國共識別出34個中心城市都市圈,綜合排名顯示,長三角和珠三角屬于成熟型,緊隨其后的是首都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廈門都市圈和濟南都市圈。
南方周末記者對比發現,除目前獲批的14個國家級都市圈外,前述報告綜合排名中位于前17的都市圈中,尚有首都、廈門、大連、合肥、石家莊等5個都市圈還未獲批。2024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