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聲:用文字固守真誠 | 2024超級新年派對

誕生于1984年的初春,南方周末在2024年迎來創刊40周年。值此之際,南方周末啟動全新的新年慶典活動——超級新年派對,集合各領域杰出人物代表,通過演講分享、文藝表演、新年對談等形式,共同開啟思想盛宴。

活動中,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梁曉聲以《用文字固守真誠》為題進行分享。

本文將分享內容輯錄如下,有部分刪節。

我覺得南方周末應該是中國報業平臺上的一個傳奇,南方周末在許多方面的成功是難以復制的,南方周末的存在依然能夠令許多人重新喚起對于記者、對于報人這樣一種職業的敬意。我們知道1980年代初的時候,作為一名記者這樣的職業是頗受人羨慕的,如果一幢樓上架著某某報社,有人經過的時候,尤其是青年人經過的時候,也是心懷敬意的,甚至在當時年輕人談戀愛的時候,對方如果是報社的人,那可能成功的幾率會比較高。

我重溫南方周末在中國現實中存在的四十年,我確實還是有很多的感慨。中國的改革開放應該是首頁翻開在廣東,最初的內容使我們知道了兩個以前從來不知道的名字就是蛇口和深圳。但是后來,有一種說法就是:北方看南方,南方看沿海,沿??磸V東,廣東看深圳和蛇口,全國看中央,就這樣交織在一起的,有時候要進行磨合的一種關系,我們都能夠從當年的《南方周末》這一份報紙上讀到及時的、有深度的,并且有超前性的一些詮釋。在這些方面南方周末對于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有貢獻的。

我記得我當年所住的地方應該是北京電影學院更前面一點,當年的書刊報亭來了《南方周末》是要特地寫出告示的,報亭的人用毛筆在紙版上寫道:“《南方周末》到了”,就算過了一天,甚至過了兩天也不會撤下來,依然擺在報攤上,因為可能有人還要專門來收前幾天的《南方周末》。我當時在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工作,傳達室經常會寄給我報刊,當我去取報刊的時候,喜歡讀文學作品的和喜歡讀報的同志會在我這里取走一些刊物,比如說《小說月報》《小說選刊》,還有一份報紙《南方周末》。

我當時有兩點(想法),第一點這么好的文章,可以成為美文的文章,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一定是年輕人寫的,南方周末有這樣的年輕人,是男性還是女性?TA用了多長時間寫下了這樣一篇文章,所以當時會給我一些感動。我要談到(另)一點是什么呢?是關于這樣的一篇美文,我從字里行間聽到了真誠,聽到了溫度。你內心沒有真誠,你自己寫試試,你寫不出來那樣的文字,你沒有溫度,也寫不出來。

前幾天我在外地接受采訪的時候,記者們還在問我文學邊緣化了,文學風光不再,您有什么感想?文學邊緣化就邊緣化了,不在就不在了,反正以前在過,以前有一些書能留給后人看就可以了,我們沒有書看的時候我們聽歌也很好,但是南方周末使我感覺到文字永遠不會邊緣化,而文字恰恰是在我們今天各方面的年輕從業者那里,他們使漢語言在當下的表現力更加豐富。

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需要這樣的真誠,需要這樣的溫暖,南方周末的辦報理念——正義、良知、愛心和理性,這需要用可持續的文字水平、溫度來傳達,我們固守這個里面的真誠。

對南方周末也是,因為作為老朋友,(我)還是有一點心里話要說的:繼承曾經的傳統,持續地關注民生問題。而在關注民生問題的時候,可能還要分出精力來關注一下當下青年們的工作、戀愛,生活,一切方面的喜怒哀樂。這個尤其是我們南方周末青年的筆桿子們要擔起的義不容辭的事吧。

繼續往前走,困難依然很多,今天辦報不容易,每走一步可能都會面臨新的,比如說網絡的影響和沖擊。

但是我覺得有一件事要做:今日之中國,不缺批評家,我們14億人中有那么多已經成了批評家,還有那么多人準備成為批評家;也不缺分析家,我們有那么多人關于中國的現存問題、中國和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問題,我們能分析得頭頭是道,我這些年簡直是聽到的最多的聲音就是這樣的。我們也不缺實干家。

換句話說,我們不缺意見領袖,我們只缺能夠提出方法的人。今日之中國,甚至我覺得全世界一切的主意、一切的主張、一切的分析,歸根到底都歸結為“方法”兩個字,請拿出方法來,可操作的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覺得南方周末在以后的話,實際上要凝聚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真的是不說空話,可以團結、凝聚一些,真的對于中國問題有深入思考的人,只提方法一二三,A方案不行,B方案可不可以,不斷地在適時的時候,把各方面的問題的癥結,對此提出一些方法。

更多精彩視頻將同步在南方周末App、微信視頻號、微博、抖音號發布,敬請關注。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