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名學生舉報導師:“學術造假”之外的師生關系
劉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后,學院院媒曾刊發對他的專訪。文章中,劉毅稱黃飛若為“恩師”,遇到他是“人生大幸”,稱贊黃在科研上為他指點迷津,生活上對他關懷備至。
在舉報的前一個月,他們組會照常開,實驗室的氛圍與此前無異?!拔覀儼滋煺9ぷ?,等到晚上沒人時熬夜準備?!?因此,黃飛若及兩位博士后對于他們的舉報計劃毫無察覺。
王亮回憶,在劉毅和李青剛進實驗室時,黃飛若就找雜志社為他們約稿,實驗室的博士師兄也會為他們提供更多幫助?!耙驗樗麄z是老師更看重的人,老師對他們最好?!?/blockquote>責任編輯:錢煒
進入寒假后,華中農業大學校門外顯得較為空曠。(南方周末記者魏翠翠/圖)
2024年1月下旬,華中農業大學已開啟寒假時間。學校西門外,陸續有學生提著行李箱朝著公交站方向走去,踏上回家的旅程。
劉毅和他的另外10名同門還未離校。1月16日下午,他們集體在學校第四教學綜合樓的一間自習室里,發布了聯合實名舉報導師的公開信。
舉報信有125頁。其中指控他們的導師黃飛若不僅存在學術造假行徑,還存在克扣學生勞務費、打壓學生等有違師德的行為。發布舉報信之外,他們還在微博、知乎等社交媒體實名公開發聲。
輿論瞬間嘩然。僅僅過了兩天,1月19日,華中農業大學發布公告稱,初步認定黃飛若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并組建導師組全面負責該課題組研究生培養工作。
在參與舉報的11名學生中,劉毅和李青是出生于1996年的博士生,其他9人均為2022年9月后入學的碩士生,其中4人為2022級,5人為2023級,他們中有“95后”,也有“00后”。被舉報者黃飛若,出生于1979年。
相比學術不端,這起舉報由一群在讀研究生發起,針對的是自己的導師,其事件本身更值得關注。清華大學邴浩等人在2019年發表的《“90后”大學生群體基本特征分析》一文中就寫道,“90后”大學生“具備較高的誠信意識,無論是對學術抄襲還是對市場經濟環境中喪失誠信的惡性競爭等問題,都表現出低容忍度?!?/p>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桑錦龍于2021年在《教育研究》發文則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80后”和“90 后”進入高等學校教師群體、“00 后”進入大學生群體,重視個人權利維護、傾向個性化表達、習慣于互聯網生活等代際文化特征日益突出,高等學校師生關系不可避免地出現“燃點低、燃點多”的狀況。
“區別對待”
舉報發生之后,公眾不免好奇,這是一個怎樣的課題組。
舉報者之一——22級的碩士生陳欣然介紹,他們一般早上八點多去實驗室坐班。此前由于缺乏實驗條件,平時主要看文獻。直到2022年底,他們搬至新樓,也就是第四教學綜合樓,才有了做實驗的“標配”——實驗室和細胞間。
除了兩周一次的組會,他們與黃飛若的私下交流少之又少,“研究中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找他”。這是緣于,“我們發消息他都經常不回?!?/p>
多位學生都表示在課題組受到區別對待,這取決于黃飛若的個人喜好——“他喜歡的學生不管怎么樣都是對的,而不喜歡的學生做什么都是錯的”。
陳欣然表示,2022年9月剛進入課題組時,黃飛若對她很和善,但她觀察到,“對有的同學很苛刻”。
“他的態度會變,不會一直對某個人友善,可能這會兒覺得你好,那會兒覺得你不好?!崩钋鄬ⅫS飛若對她前后態度的變化形容為“九轉十八彎”。
陳欣然也有類似經歷。剛進入課題組時,黃飛若對她還算友好,“他不會在組會上刁難我,基本上不說重話”。就是在這一期間,她發現了導師在學術上的不端行為。陳欣然回憶說,2022年11月,黃飛若讓她寫文章,當時未對她設防,直接告訴她“要改數據”。
在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