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代明院士:從根源上降低癌癥發病率 | 世界癌癥日

中國的癌癥現狀呈現出獨特的“三高一低”的嚴峻形勢,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經濟負擔和低生存率。

臨床上,我國一直沿用國外指南診療,國外的腫瘤診療指南對我們固然有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國人種、生活習慣、自然環境不同,不能照譯國外指南。

我一直說病人首先是人,你醫治的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意識有情感的人,不是一個器官,更不是一個小小細胞或小小分子。我主張醫生和病人要相互幫助、相互成長、相互助力、共同作戰。

責任編輯:曹海東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受訪者供圖。

有一組疾病,可以從身體的多數器官或組織發生,發生時異常細胞不受控制地增長,超出其通常的界限,甚至能親手宣告一個生命的凋零。

這就是癌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癌癥已成為全球主要死因之一,2020年近1000萬例死亡由癌癥導致。最常見的癌癥是乳腺癌、肺癌、結腸和直腸癌以及前列腺癌,每年新發人數均超百萬人。

為了呼吁全球各界重視癌癥研究、預防和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抗癌聯盟(UICC)將每年的2月4日定為“世界癌癥日”(World Cancer Day)。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CACA)理事長樊代明,一直致力于包括消化腫瘤在內的癌癥防治事業。2018-2022年期間,樊代明院士在UICC擔任了兩屆常務理事。

“癌癥疾病負擔沉重,不同地域之間的癌癥診療差距明顯,中國一直在通過各種措施,努力縮小這種不平衡,保障公民的健康權益?!狈髟菏孔鳛槲魈窖髤^域代表,在UICC發布的2024年世界癌癥日報告中提到。

2024年2月初,世界癌癥日來臨之際,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樊代明院士。

提高癌癥五年生存率

南方周末:中國腫瘤防治現狀如何?

樊代明:中國腫瘤防治取得明顯成效。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癌癥防治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健康中國癌癥防治行動持續開展,我國癌癥防治體系進一步完善,腫瘤登記、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全面推進,整體診療能力顯著提升。

2022年,我國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從2015年的40.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