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都去哪兒了?超22萬億元新增貸款流向這些領域

貸款投向是觀測一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之一,是貨幣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明確信號。

近日,央行發布《2023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下稱《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再創新高。

錢都流向了哪里?借給了誰?信貸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有著敏銳嗅覺的資金正在流向哪些行業?本期財經大視野,我們探究2023年的“錢”途,也據此窺探2024年的“錢”景。

貸款規模持續擴大

中長期貸款穩步增長

從總量上看,《報告》顯示,2023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37.59萬億元,同比增長10.6%;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信貸規模的提升表明我國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正在恢復之中,金融支持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增強,為經濟持續整體好轉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從信貸的“公”“私”流向上來看,《報告》顯示,2023年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57.07萬億元,同比增長12.7%;本外幣住戶貸款余額80.1萬億元,同比增長5.7%??傮w而言,對公貸款占到了貸款余額的約66%。

就新增部分而言,全年增加的企事業單位貸款17.72萬億元,在全年新增貸款中占比近78%。

董希淼指出,從增長的構成看,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量是信貸增長的主要貢獻項,2023年全年住戶貸款和企事業單位貸款呈現“二八”現象。這意味著在政策推動之下,企事業單位融資需求恢復較快。

而在企事業單位貸款中,中長期貸款增長明顯,增加了13.51萬億元,占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量的76%。

業內人士指出,一般而言,企業短期貸款主要用于資金周轉,中長期貸款多用于資本開支,我國的企業中長期貸款曾長期是貸款投放的弱項。

《報告》顯示,2023年,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余額全年增加4.12萬億元,同比少增1.55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全年增加13.51萬億元,同比多增2.46萬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的大幅增加,表明企事業單位融資的穩定性正不斷提升。

分行業而言,工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業中長期貸款保持較高增速,中長期貸款流入制造業和基礎建設趨勢明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監管部門明確提出“提高制造業貸款比重”。具體來看,2023年重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8.62萬億元,同比增長28%;輕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3.2萬億元,同比增長27.9%。

就各省市的信貸新增情況而言,江蘇名列前茅。人民銀行江蘇省分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江蘇新增信貸投放居全國第一,2023年,江蘇全省各項貸款新增2.93萬億元,同比多增2834億元。

廣東緊隨其后。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廣東本外幣貸款余額27.2萬億元,同比增長9.6%,比年初增加2.4萬億元。

貸款結構持續優化

信貸資金涌入科創

2023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就《報告》披露的信息,我國的貸款結構正在持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持續提高。

分領域來看,普惠金融貸款、綠色貸款、涉農貸款同比增速分別達23.5%、36.5%、14.9%,專精特新、科技中小企業貸款增速分別是18.6%和21.9%,遠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綠色貸款高速增長是一大亮點,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持續攀升。2023年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高于各項貸款增速26.4個百分點。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貸款合計占綠色貸款的67.3%。

還值得關注的一項數據是,信貸活水正源源不斷涌入科創領域,助力新質生產力培育。在近期召開的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末,全國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0.2%,其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占比均超過四成。

在科創金融的政策支持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1月發布的《關于加強科技型企業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通知中也專門提到,“小微型科技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可較各項貸款不良率提高不超過3個百分點”,并指出要豐富針對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模式,包括抵質押擔保,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

部分地區已公布的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以廣東為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其轄內2023年末高新技術企業貸款余額2.2萬億元、同比增長22.4%;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3227億元、同比增長23.1%。

而截至2023年11月末,深圳的高新技術企業貸款、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余額同比分別增長了32.9%、26.1%,也分別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24.5個和17.7個百分點。

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下滑

信貸資源將錨定“五篇大文章”

在所有貸款流向中,涉房貸款(包括房地產行業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歷來備受關注。

在過去的一年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放緩,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出現了罕見負增長。

《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52.63萬億元,同比下降1%,增速比上年末低2.5個百分點。

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12.88萬億元,同比增長1.5%;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17萬億元,同比下降1.6%,增速比上年末低2.8個百分點。

中國的個人房貸余額曾經歷過長時間的高速增長,本世紀以來,多個年份增速一度超過15%。

然而這一增長趨勢2021年開始出現顯著下滑,2021年末跌落至11.4%,隨后至2022年末出現斷崖式下跌,個人住房貸款增速跌落至1.2%。2023年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則直接同比下降了1.6%。

在已披露數據的省份中,不少省份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均出現下降。2023年末,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轄區內居民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就同比下降了2.5%。

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個人住房貸款余額下降,主要是受提前還款影響。2023年,其轄內銀行機構個人住房貸款發放額比上年度增加1151億元,但個人住房貸款提前還款規模比上年度增加2784億元。

政策層面正在持續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此前已出臺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首套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存量房貸利率調整等一系列政策。隨著經濟持續修復、購樓成本與門檻降低,有望推動房地產市場整體擺脫低迷、逐步恢復平衡。

居民部門貸款方面,雖然個人住房貸款規??s水,但《報告》顯示,住戶消費貸款、住戶經營性貸款都實現了較快增長。

2023年末,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不含個人住房貸款)余額19.77萬億元,同比增長9.4%;全年增加1.75萬億元。住戶經營性貸款余額2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2%;全年增加3.23萬億元。

以汽車貸款為代表的消費貸增長迅速。根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提供的數據,到2023年末,其轄內剔除個人住房貸款以外的個人綜合消費貸款余額2.4萬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中長期汽車貸款余額達到950億元,同比增長17%。

展望2024年,信貸預計將如何投放?1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設立信貸市場司,重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相關工作。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近期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關于2024年信貸形勢情況,預計今年一季度仍然會保持較快的信貸增長。他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引導金融機構把握好節奏,預計全年信貸投放節奏將會更加均衡。

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中長期貸款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家開發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的中長期貸款力度。積極支持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信息、科技、物流等產業升級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國家安全基礎設施等五大基礎設施領域建設,助力擴大內需和有效益的投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