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何時傳入中國?談談蒸餾酒與發酵酒的興衰
早在明代,李時珍就在《本草綱目·谷四·燒酒》詳細考證了蒸餾酒的歷史,認定其為蒙古征服時期傳入:“燒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創。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壞之酒,皆可蒸燒。近時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麥蒸熟,和麴釀甕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極濃烈,蓋酒露也?!崩顣r珍還說,此酒別名“火酒”“汗酒”(蒸餾時如汗滴),“與火同性,得火即燃,同于焰硝”。
責任編輯:陳斌
最近,瑞幸咖啡和茅臺又聯名推出了“醬香巧克力”,然而并未能復刻之前“醬香拿鐵”的大火,熱度之低反而成了新聞。頭部老牌白酒企業,不斷推出各種和白酒相關的零食、飲料,顯然是想把白酒帶入年輕人的視線——畢竟白酒在中青年群體中的銷量,一直在斷崖式銳減。
新生代往往形容白酒作為飲品本身就不好喝,同時還嫌棄喝白酒的行為老氣落伍。對此,有白酒企業曾經回應,白酒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傳統。年輕人不愛喝白酒只是因為還小,等成熟了自然也會愛上白酒。
然而,白酒沒有那么古老。真正的中國傳統酒,其實是黃酒/米酒。而回溯黃酒與白酒的近千年歷史,也會發現白酒在近現代的崛起其實有特殊的歷史背景,而如今白酒頹勢初顯,或是一種趨勢,一時難以扭轉。
酒的起源難以考證,畢竟空氣中到處是酵母菌。任何含糖量高的液體沾染到了酵母菌,便會開始自然發酵產生酒精,這便是發酵酒。然而我們知道,酒精是可以殺菌的。隨著發酵持續酒精濃度不斷升高,會反過來抑制酵母菌繁殖,最終導致發酵停止。因此發酵酒的度數都不高——黃酒、紅酒、啤酒都屬于發酵酒,并稱為世界三大古酒,在今天都屬于低度酒。
而要想獲得高度酒也不困難:酒精的沸點遠低于水,只要將發酵酒上鍋蒸燒并收集蒸汽,不管黃紅啤酒都可以蒸餾成烈酒,喝的時候刺激如火燒,也真的可以點燃。因其制作流程和成品特性,蒸餾酒也稱為燒酒。又因為原料中的各種天然色素無法蒸餾,所以蒸餾酒基本都是無色透明的,這便是“白酒”之名的由來——然而古人所說的“白酒”,其實是指今天的甜酒、米酒,用來指燒酒是非常晚的事兒了。甚至直到今天,很多華人地區比如港臺,仍然更習慣叫燒酒,而“白酒”則指白葡萄酒。
李時珍論蒸餾酒
中國最晚在漢代已掌握成熟的蒸餾技術,比如西漢?;韬钅咕统鐾亮苏麴s器,其中檢測出芋頭的殘留物。芋頭富含淀粉可以釀酒,有人便認為這是蒸餾制作燒酒的器皿。雖然技術上確實可行,但芋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