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中衰落是因為大城市中學“掐尖”嗎?如何看待優質生源外流 | 快評
大城市化意味著父母離開農村、小城鎮與中小城市,去大城市工作與生活,這些家長在當地都算得上能人,相當一部分能在新的城市置業,并把孩子帶過去,更不要說越來越多的地方租房也可入戶,這些孩子就會在大城市讀書。這當是縣域優質生源流向大城市的主要機制,大城市中學“掐尖”所起的作用當是次要的。
責任編輯:辛省志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師楊華與中南大學教師雷望紅等學者,在近5年內走遍廣東、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等9個省份,研究縣域教育,將調研結果寫入近期出版的《縣鄉的孩子們》一書,一些結論其實是大家熟知的,如縣中衰落等。
楊華團隊實地調研顯示,湖北某縣中是當地老牌的省示范高中,2014年至2021年期間,中考成績前100名有超過一半學生外流,前30名留下來在當地就讀的學生僅占約15%,而排名靠前的高分學生幾乎全部流向當地位于J市的省示范高中。
與此同時,該縣中自2010年起,每年都有縣中教師流入省示范高中或跨省流動,受限于縣城財力不足,縣中不僅無法高薪留住優秀教師,如今連招聘計劃都無法完成。進而導致:2004年至2008年期間,該校共有16名學生考取清華北大,“教學質量在全市位居前列”;至2021年,學校無一人考取清北,一本上線率僅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