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士為富豪子弟做家教”:雞娃的本質仍是教育投資 | 快評
貫穿全書的一個線索,就是近百年前菲茨杰拉德的那本《了不起的蓋茨比》。作者意在以她的教學經驗與這部經典小說呼應,論證“金錢可以讓生命變得耀眼、迷人、鮮活,卻最終讓年輕人陷入孤獨與無愛”以及背后有關“階層固化”“自由發展”的左翼敘事。但細審全書可知,作者的很多結論頗有可商榷之處。其實,只消將“富豪雞娃”簡單視為一項智力投資,就大可以平常心對待這種現象。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女子哈佛博士畢業后給豪門當家教”上了新聞熱搜。標題乍一看來又是類似“名校生低配”的國內故事,細讀下來講的卻是一本新出版的譯作《我在上東區做家教》,英文書名原來是“我把作業落在了漢普頓”。作者布萊斯·格羅斯伯格是哈佛本科學士、羅格斯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在曼哈頓的頂尖私立中學任教,也給紐約富豪們的子女做了十五年家教,并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寫成了一本書。
作者從十五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了不少現象,提出了不少問題,得出了不少結論:“(富家子弟)往往承受高壓,身心健康受損,精神空虛,郁郁寡歡”,“(富人)對大學的看法完全是交易性的,這讓我沒有辦法理解”,“升學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成了金錢和特權的游戲”,“我一直都不明白,為什么富人家的孩子無法規劃自己的人生軌跡?”
作者的觀點是站在左翼立場上的,意在討論“階層固化”“升學焦慮”這些全球性的議題。書中既自言“去做家教有著唐頓莊園傭人”似的恥感,也做出了“富人的孩子活得不自在”的論斷,還展示了“富人對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