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生活常常擺布我,而我無法計劃她
“現代生活有一種腐蝕性力量,讓每個人都沒法回歸日常?;氐饺粘5纳钐?,就是希望我們重新去建立人和物之間的關系,重新去尋找最簡單又扎實的意義的錨點?!?br />
“懷舊并不是為了真正回到過去,而是參照未來。生活需要一面鏡子,鏡子的功能不僅是為了讓你看起來很美,它主要用來偵查不妥?!?/blockquote>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王小偉,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科技哲學教研室副教授、杰出青年學者
哲學學者王小偉覺得他本人像他的名字一樣普通??煲陮貌换蟮乃?,腦子里揣滿了“惑”。
他在中國人民大學研究、教授科技哲學,愛穿連帽假兩件休閑衫,用著兩個新款手機,視野卻越來越聚焦家里的老物件:從老家地攤上淘來的石膏獅子,瘸了腿的實木洗臉架,兒時的小海獅玩具,都能讓他熱淚盈眶。
父母買菜回來,有時候會把裝菜的塑料袋藏在角落里,塞到暖氣后面。他本來不齒于此,現在卻意識到塑料袋就像老人們的生命體。不起眼的袋子可以舊物重用,老人也會枯木逢春;他也終于明白老人為什么大老遠跑到順義石門集市去買菜囤菜,因為“那是他們人生的游樂場”。
他還想到小時候看電視,每天節目播完后屏幕上會有雪花點或者彩條,那是電視機自己調試圖像,類似休眠?!按笕藗円渤Uf,電視、電腦關機后過5分鐘才能再開?!?/p>
但今天,“5分鐘”消失了,所有東西都隨時待機?!盀槭裁创蠹椰F在刷短視頻,部分原因是很難有整塊的時間,總有榴彈似的工作請求突然轟炸你。它也是當下技術能提供的最符合都市生活節奏的情緒商品?!?/p>
在王小偉看來,現代生活有一種腐蝕性力量,讓每個人都沒法回歸日常,“日常生活丟失了。比如你想做做飯、種種花,去街道上閑逛一會兒,在大城市里都很難實現。尤其是在拼事業的時候,日常都成了奢望。不過,到一定年紀之后這東西都還是要找回來,要不然生活會覺得特別空虛。一個中年男人,如果突然愛上釣魚這種事兒,是要給他一點兒空間,這是他自我療愈的一項活動?!?/p>
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微信與朋友圈帶來更多的是社交負擔還是分享的愉悅?為什么自行車和壁爐更有承載感和溫暖,道路的擴展卻令人心生卑微?不斷進步是否一定要以否定當下為代價?……
王小偉坦承他的懷舊念想,卻并非要把生活撥回從前?!跋牖氐竭^去部分是矯情,是想要變得年輕,而不必承擔現代生活所帶來的各種成本?!钡钋懈惺艿剑哼@個所有人都在發足狂奔的時代,人容易為物所累,難以沉浸,不敢與他人產生深切的關聯,身體的磨煉日益讓位于快捷的技術和輕松易得的服務。
他避開艱澀的學術語言,借由對衣食住行和技術系統(如醫療、教育、電視視聽)的回顧、對比,用“物”這一線條把往昔串起,凝結成《日常的深處》一書。
采訪間隙,王小偉對人充滿好奇,他問我和攝影師:“你們是否過上了年輕時想過的生活?”去杭州參加一席演講,他在聚餐時問同桌人,有沒有中年焦慮,有沒有價值感?聽到同場演講嘉賓“走地雞”(陳菱怡發起的多人參與的興趣小組,探索怎么在大城市不花錢過周末)所講的內容,他感嘆這個青年團體的行為就是對自己這套生活哲學思想的實踐,“他們更實際,我這還是偏理論了?!?/p>
在同事、哲學學者周濂看來,王小偉的生活很簡單,但思想足夠復雜,而他的表達則像是一顆敏感心靈的私人絮語。他說:“回到日常的深處,就是希望我們重新去建立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