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后吃到臺前,那個讓減肥計劃泡湯的男人回來了
“山西的小米能好吃到什么程度?粒粒爆漿,像魚子醬的口感,每個咬破都‘叭叭叭叭’的。我想幫大家更直觀地看見,于是用了最蠢的方式——在顯微鏡下看它急凍的時候,冰晶怎么刺破淀粉分子,再怎么把膠狀物弄得更無序?!?/blockquote>“我姓陳,吃人陳”,這是天下第一吃貨的新書《吃著吃著就老了》自序。
陳曉卿,一點不夸張,美食紀錄片第一人?!渡嗉馍系闹袊贰讹L味人間》《早餐中國》《尋味東莞》《沸騰吧火鍋》《拿一座城市下酒》......為了美食紀錄片事業,他生生把自己從一個黑面書生煉成了一尊彌勒佛爺。
這次《我的美食向導》有點不一樣,陳曉卿本尊出鏡了。他終于悍然地做了我們的嘴替,大吃四方“八城”,從長沙、潮汕、喀什、溫州,到云之南、山西、杭嘉湖、齊魯。陳曉卿和不同的向導吃美食,聊人生,就像那句老話,“沒有什么不能用一頓飯解決”。
愛吃可以理解,愛拍也可以理解,愛寫是什么情況?陳曉卿不僅愛寫,還有文字潔癖?!拔遗募o錄片經歷的更多是痛苦”,寫字才是他最覺得爽、最覺得舒服的事情。
“試試看,保證全北京前100”,陳曉卿端來一杯親自手沖的咖啡,“我很專業的,無論是豆子還是沖的水平?!卑湍民R翡翠莊園紅標瑰夏,這是陳曉卿工作室“稻來”的標準咖啡。
“稻來”二字何解?取自英文“DOClabs”原音,紀錄片實驗室的意思。很巧妙的是,“稻”是稻米的“稻”,“來”是古體的“麥”,這兩個字恰恰組成了中國人一南一北最重要的主食。
今天,就在稻來,和陳曉卿慢慢道來。
“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陳曉卿坦言,過去自己遇到稍緊張一點環境,說句子都是斷的,特別難剪。
向陽:我覺得陳曉卿早就應該出來做美食向導,為什么直到現在才出鏡?被迫的還是?
陳曉卿:我個人覺得出鏡是有門檻的。其實2003年的時候,電視臺就要求每個欄目必須有主持人。我們欄目,一個紀錄片,又比較窮。而且試了幾個主持人,我都覺得很討厭。我說,要不然我就自己上吧。結果這成了我人生最黑暗的時刻,每天被大家奚落。
當時我想不明白為什么要出鏡。明明可以用畫面講清楚,為什么非得一個人出來講?當然現在看,這個時代變了,要賣“人設”,做個人IP了。但我仍然覺得出鏡是有門檻的,像讀庫老六、許知遠,沒什么修飾感的更好。
我覺得自己還是靦腆型的人。偶爾當個嘉賓,我都得心理建設半天。包括你邀我錄《同一堂課》,說實話,我都覺得挺不好意思的,就是可能我把自己想象得太完美了。
向陽:為什么這次《我的美食向導》痛下決心,毅然決然地出鏡了?
陳曉卿:其實這里面原因很多。比方說,我們拍紀錄片,尤其是我們拍美食類紀錄片的,拍攝周期都應該是一個自然年周期。如果沒有這個時間成本的支撐,我們做不下來。但現在所謂的贊助商,或者說那些做貼片廣告的企業,他們不可能按照紀錄片運轉的模式,給你做一個兩年計劃、三年計劃。這個需要他們的勇氣,他們需要盡快的露出、產生效果。那么綜合來看,我們就需要一個更短的周期。
《我的美食向導》周期就是一年,年初策劃、調研,8月開機,12月播出。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其實挺殘酷的。所以,如果我不出鏡,就沒法把自己的觀念最快落實了。我可以把幾個月前的事情、幾個月后的事情說出來,沒有人出鏡的紀錄片就很難做到。
向陽:我發現喀什集多了談人生的段落,包括結尾的“漫談食光”。不知道是不是年齡的原因,我還挺享受這部分輸出的。
陳曉卿:其實我和庫爾班江談人生的部分,最早全拿掉了。后來他們考慮到節奏,又放了回來。我也是同意放回來的,但確實那個段落跟美食沒有關系,我要承擔責任。包括結尾一大段的芝加哥學派說辭,可能就我個人人設來說,有用,但對真正要看有什么吃的人來說,它的意義就沒那么大了。
美食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