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來了,勸你多陪孩子看幾集《小豬佩奇》
在育兒這場持久戰里,保持一個舒適的姿勢,面對問題“輕輕舉起、輕輕放下”,方為上策
責任編輯:楊靜茹
小豬佩奇一家人
前兩天,一位老朋友打來電話,聊到所謂“史上最長春節假期”,她喟然長嘆:“沒娃的假期才是假期,有娃的假期就是車輪戰,每多過一天全憑一口氣在撐!”同為學齡前男孩的媽媽,我用長長的沉默表示附議。
朋友話鋒一轉,分享起跟兒子貼身肉搏后的攻略心得:“這幾天我也沒功夫限制他盯電子屏幕的時間了,只定下一條規則:《小豬佩奇》中文版一次性可以看一集,英文版的話是兩集?!逼浣Y果是,“他英語有沒有進步還看不出來,原本總是算不清加減的數學倒是發展神速!”
我總結道:“套用教育學的理論來說,真實情境里的任務最能激發起一個人的學習動力!”然后又揶揄著補充說,“像我們這些自學了各流派教育理論的媽媽,最終也逃不脫給孩子點開一集《小豬佩奇》的命運啊?!?/p>
《小豬佩奇》,這部首播于2004年、更新至今的英國學齡前兒童動畫片,自2015年引進中國大陸以來,始終在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動畫片榜單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僅是給孩子的一份貼心禮物,更是給廣大身心俱疲的老母親的一味“精神解毒劑”。在獲得片刻安寧的空當,我也忍不住不時瞟屏幕幾眼。誰料一入“佩奇學”深似海,豬爸爸豬媽媽的教育智慧甚至即刻蓋過了我微信里常常閃爍著的十多個育兒公眾號。
像一只電吹風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在接觸《小豬佩奇》前,我對佩奇、喬治這對豬姐弟和他們父母的粗淺印象只有坊間流行的一句調侃:長得最像電吹風的豬。電吹風是不大會讓人有審美愉悅的,但看過動畫片后我恍然:“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