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話華夏最早的龍:周易乾卦“見龍在田”的天文學含意與農耕文化

從早期華夏文明的源頭來看,龍的信仰與觀念有著十分古老的淵源。龍的觀念具有天文學的背景,也對應著春分等時間節令,這些含義對于農耕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含義,也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責任編輯:陳斌

龍崇拜在史前具有十分古老的歷史底層,其中有一個證據就是在古代美洲也有龍的信仰及其形象,這很可能是最后一次冰期結束以前,東北亞的史前獵人將龍的文化及其觀念帶到美洲的結果。

張光直就認為古代美洲原住民與東亞文化有一個源自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共同起源與底層,因此具有類似的宇宙觀、藝術風格(張光直:《中國古代文明的環太平洋的底層》,自《中國考古學論文集》,北京三聯書店,1999年,第357—369頁)。在古代中美洲的瑪雅文明宗教禮儀建筑與藝術中,有與中國藝術中非常相似的龍的圖像(Michael D.Coe:The Maya,New York:Thames & Hudson,2002,P126、P137、P171)。不過,在中國本土的考古發掘中,似乎還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表明,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跡中已經出現了明確關于龍的形象。

龍的形象最早來源于星象和天文

當然,我們可以猜測,舊石器時代生活于東亞或者東亞中國部分的人群,已經具有了龍的觀念,甚至可以猜測他們的天文歷法知識中,可能已經出現了東方蒼龍七宿的原始觀念,仰韶文化的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蚌塑龍虎圖像,可能具有更為久遠的文化淵源。馮時先生就指出,龍的形象最早來源于星象和天文(馮時:《中國天文考古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第411頁)。目前中國能見到最早龍的形象,既不是紅山文化的C形玉龍,也不是濮陽西水坡的龍虎蚌殼堆塑,而是距今八千年的一些龍的堆塑。

1994年在遼寧阜新查海遺址聚落中心廣場部位發現了大型龍形堆塑,龍頭、軀干石塊堆放緊密,尾部松散。龍形昂首張口,彎身弓背,蜿蜒于地。龍頭朝西南,尾朝東北,全長19.7米,身寬近2米,龍腹南側下方為祭祀坑(辛巖:《查海遺址發掘再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