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修復技術遇上傳統戲曲,這些名角兒又“活”了
當傳統戲曲遇上前沿的AI修復技術,會碰撞出怎樣的藝術火花?
近日,一場主題為“當科技遇見戲曲之美·甲辰龍年小年夜戲曲煥新”的直播,在網絡上和戲曲界掀起波瀾。近50部“近百年典藏”的經典劇目借助數字科技“重獲新生”,吸引了超700萬人在線觀看這場云端戲曲盛會。
此次直播由文化和旅游部藝術發展中心聯合騰訊共同發起,是“中國戲曲文化數字煥新行動”的開篇。
AI修復技術對于大眾來說或許并不陌生,2022年,已故歌星張國榮的演唱會超清修復版,就曾讓無數歌迷得以重溫哥哥的舞臺風采。
當AI修復技術運用到戲曲領域,會給戲曲帶來哪些新的變化?需要攻克哪些難點?戲曲的傳承、發展,又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記者近日專訪騰訊方面的相關專家、戲曲界人士,就此展開探討。
修舊如舊,精確到頭發絲,又保留了年代感
首批修復的近50部劇目,包括《逍遙津》《九江口》《古城會》《天仙配》等經典作品,涉及京劇、昆曲、越劇、川劇、豫劇、評劇、粵劇、黃梅戲、淮劇、秦腔等不同劇種。
在直播間,這些劇目被重新組合成一段近15分鐘的高清影像合輯,讓老藝術家們的風采重現熒幕。在主持人和演員們的引導下,屏幕前的觀眾亦能通過數字技術領略戲曲程式之美和影像之美。
這些珍貴的經典影像片段,大多拍攝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且多以膠片、磁帶為存儲介質,不僅存在殘缺、抖動、劃痕、閃爍、噪聲、模糊等各種問題,還涉及場景切換、燈光變化,對AI算法帶來一定的挑戰。
借助AI影像修復等數字化技術完成的作品,不僅僅能填補殘缺,還更注重視頻的細節和質感,讓最終的呈現更細膩鮮活。例如人臉修復環節,通過人臉檢測、人臉修復和融合模塊等技術,模擬、仿真,最終生成人臉的細節,已經可以精確到每一根頭發絲和睫毛。
“我們修復的主張是修舊如舊,不僅僅是做提升清晰度等增強處理,還希望最大程度還原被修復作品的年代感,例如色調、音質仍保留對應年代的特色,我們不想犧牲戲曲作品原有的價值?!彬v訊多媒體實驗室擴展媒體中心負責人、國際標準專家許曉中介紹。
360度逐幀高清拍攝,為戲曲教學呈現多維細節
直播中,蘊藏著諸多數字技術,不僅能讓陳舊的經典戲曲影像資料實現進一步的修復和保存,還能讓傳統戲曲在創新、傳播等方面煥發新的生命力,是新時代下數字文化建設的成果展示。
例如京劇《梅妃》選段中最經典的舞蹈——驚鴻舞,借助騰訊多媒體實驗室的6DoF技術,得到360度的解構,高清展現了演員手腕轉動、眼波流轉等十分微小的動作和情緒?,F場嘉賓們還可以放大、縮小調整任意角度,觀看舞者的每一個動作、表情。
抖水袖、臥魚,一招一式盡顯戲曲功底。舞臺上,演員們表演各大劇種的手眼身步法,一個動作、一個眼神就能展現出戲曲表演的意境和神韻。大屏幕上也呈現出對抖水袖這一經典戲曲程式逐幀360度高清拍攝的視頻。
修復過程中使用的6DoF技術,是指6自由度視頻技術或體積視頻。傳統平面視頻只能看固定視角畫面,VR360視頻是以用戶為中心看周圍360度場景,是3自由度視頻,而6DoF在此基礎上增加位移,用戶可以在觀看畫面中自由行走,選擇自己的視角進行觀看。
讓戲曲資源真正實現“共享”,歡迎二次創作
對戲曲行業來說,基于6DoF技術錄制專業戲曲演員的經典程式,則能為戲曲教學、研究等呈現立體、多維的細節。
“中國戲曲是‘程式化’的歌舞表演故事,唱、念、做、打,皆有程式。學習戲曲,必須360度無死角地雕刻動作?!北本┚﹦≡好诽m芳京劇團演員王夢婷表示,數字化的一招一式,讓戲曲功法變得一目了然,既能為初學者提供標準范式,可以反復放大觀看,也為戲迷們開拓了一條自學途徑。
“修復的意義遠大于年輕演員們重新錄制?!崩ド疆敶≡貉輪T林雨佳表示,AI修復技術能再現老藝術家們的技藝風采,讓青年演員有機會琢磨他們的表演,對后輩乃至整個行業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同時,修復后的影像也讓戲曲的高質量保存、傳播、傳承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王馗對“戲曲煥新行動”也表示了肯定:“通過技術的手段,一些老藝人的珍貴經典作品,從保存到珍視,從一線單傳變成了真正的共享。這種共享不僅僅是行業內部流派的教學、傳承,而是被放在更大的平臺,進入到藝術的推廣、宣傳等各個環節,與潛在的更多受眾建立聯系,被這個時代的年輕人重新發現它的美,締造新的戲曲生態?!?/p>
至于修復后的作品,還可以有哪些用途?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介紹,未來將在騰訊探元平臺建立戲曲數字資源庫,永久保存這些修復作品。同時也會把資源庫變成一個向廣大戲曲學習愛好者、創作者和相關渠道分享的平臺。
同時,舒展也提到,歡迎更多從業者通過平臺進行二次創作,變成課件、或是更利于短視頻傳播的特效化模板等,讓更多人參與到戲曲的傳承與煥新中。
網絡編輯: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