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神、土地神到商業保護神:死去的先賢成神繼續守護一方
從早期原始的社神土地信仰,到近世的地方城隍信仰,其脈絡都是地方人群以及共同體與土地神祇之間的一種信仰聯系。但其中的演變也頗為明顯,從早期巫術色彩濃郁且有肅殺之風的社神信仰,演化到崇尚有功之人為土地神,祈求五谷豐登的儒家文化土地神官祀信仰,再演化到近世那些伴隨著商業繁榮形成集鎮背景下的眾多城隍,其含義與精神色彩變化甚多。但也有一以貫之的元素,那就是社神和土地也好,城隍也好,他們都是凝聚和保護一個區域內人群與共同體的神祇與象征。而在歷史上為人們作出貢獻的人物,死后也往往受到尊敬,最終成為農神或城隍,繼續守護著一個個地方、社區小共同體,保護農業或商業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責任編輯:陳斌
中國社神的信仰具有十分古老的淵源,其出現幾乎就是伴隨著農業定居而共同產生的。
社神起源
社本身是一種土地、農業與保護豐產之神,在社中以社石、社樹等宗教性的元素為象征,在古老時代是肅穆而令人恐懼之所。
《論語·八佾》中就記載,魯哀公向孔子的學生宰我詢問,關于“社”祭祀的文化淵源。宰我回答:“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即夏代的社中種植著松樹作為神木,商代種植柏樹,周代種植栗子樹,使人產生敬畏和戰栗。
從先秦文獻來看,“社”是值得敬畏的。社有不同的等級,一個小國家有自己代表全國農業豐產的“社稷”,各個地方也有代表本地土地和農業之社?!渡袝じ适摹分?,夏啟對戰士說,“弗用命,戮于社”,不好好作戰就將在“社”中被依法處死,這個社就是夏國的社稷?!蹲髠鳌べ夜拍辍酚涊d“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雎之社”,次雎之社是雎水旁東夷各部族崇拜的一個地方性的社,宋襄公通過殺鄫子祭社,來籠絡和團結東夷各部族?!蹲髠鳌ふ压辍酚涊d,魯國季平子討伐莒國,“獻俘,始用人于亳社”,用殺死俘獲的莒人祭祀魯國殷遺民獨有的“亳社”。
此外,《左傳·定公六年》:“陽虎又盟公及三桓于周社,盟國人于亳社”,是魯國內部的大社又分為周人的周社,以及殷遺民的亳社。根據徐州銅山縣丘灣遺址發現的“社”祭祀遺存來看,其社為四塊緊靠的大石頭,周圍環繞掩埋有人骨、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