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暖冬遇上滑雪熱:“沒有雪,一切無從談起”

全球雪場都因氣候變暖面臨雪荒危機,低海拔滑雪地區受到的打擊最大,“世界各地的滑雪勝地都處于危險之中”。

往年天山天池國際滑雪場的天然雪和人造雪比例能達到對半,但受氣溫、濕度等條件影響,這個雪季接近八成的積雪都出自人工,人造雪量比往年增加近三成。

在梅花山國際滑雪場,一平方公里土地上,造30公分積雪約需5個水立方泳池的蓄水量。用55臺造雪機造6000立方米的雪,耗電相當于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用電量的25倍。

采用環保制冷劑,實現高溫環境下造雪,是未來人工造雪技術提升的重要方向。

責任編輯:曹海東

各地雪場都因氣候變暖面臨雪荒危機,圖為新疆某雪場造雪機正在造雪作業。視覺中國| 圖

為避開滑雪高峰,有著三年滑雪經驗的阿磊從杭州市區自駕兩小時,住進雪場周邊的民宿,計劃第二天一早開滑,卻在當晚九點收到雪場通知:中級雪道將在次日關停造雪。

滑雪是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產業之一。氣溫降低,雪量不足的雪道要抓住窗口期關停補雪;氣溫升高,雪道積雪量低于30cm的安全滑行厚度,雪場也會被迫停運。

2024年春節期間,雪場迎來的不僅有滑雪愛好者高漲的熱情——根據攜程數據,滑雪團隊游產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16倍,還有相比往年更顯火熱的天氣。中國氣象局2月7日發布信息顯示,春運期間一輪雨雪冰凍天氣過后,全國大部氣溫迎來回升,預計春節假日期間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全國50家雪場公告發現,2023年11月以來,有4家雪場延遲開板、11家雪場臨時停運,其中10家雪場歸因為“氣溫過高”。除了吉林和新疆的兩家北方雪場,其余出現延遲開板或臨時停運現象的雪場都分布在南方。

同樣,雪場封板時間也或將提前。新疆天山天池國際滑雪場市場運營負責人王鵬海向南方周末記者估計,2023-2024雪季雪場的運營時間會比往年減少半個月到一個月。

不惟國內雪場深受氣候變化困擾,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副教授、氣候科學家Wim Thiery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全球雪場都因氣候變暖面臨雪荒危機,低海拔滑雪地區受到的打擊最大,“世界各地的滑雪勝地都處于危險之中”。

過高的氣溫還會導致人工造雪和儲雪條件不足。浙江桐廬生仙里國際滑雪場負責人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在南方地區,自然降雪只是錦上添花,雪場得以運營根本上靠的是造雪,“任何一家雪場都在擔心氣候。沒有雪,其他一切無從談起”。

氣溫過高,多地雪場延遲開板或臨時停運

溫度達到-2℃,濕度低于80%,北方雪場開板近一個月后,位于西南地區的貴州梅花山國際滑雪場終于等來了造雪的時機。

55臺造雪機錯落分布,在兩條雪道上發出轟鳴,冰晶從藍色“炮筒”射向空中,瞬間化為細碎的白雪。移動的壓雪車把這些近乎天然雪的片狀雪花碾軋進雪道,形成狀如面條的細脊,等待滑雪者的光臨。

然而,因氣溫升高,積雪融化,剛開板一個月的梅花山國際滑雪場宣布1月17日起暫停營業,經過近十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