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征爾 音樂就是落日
“落日只有一個,但每個人,每一天,在每個不同的地方,看到和感受到的落日卻那么不同。如果要找美麗的落日,就到音樂中去吧,美麗的音樂總是在的?!睂ふ衣淙?,是小澤征爾畢生的旅途。
責任編輯:周建平
1967年,德國柏林,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手持指揮棒與廣播交響樂團進行排練 圖/IC photo
1959年,一個剛剛24歲的青年騎輛輕便摩托,搭一艘日本貨輪,在海上漂了兩個多月,抵達歐陸,開始了他的“摩托游學”。
路愈趕愈遠,這位對西方文化有強烈饑渴的青年,在歐美社會中逐漸調整適應,最終收獲一段傳奇的音樂指揮之旅。
25歲那年,他獲得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頭獎,追隨夏爾·明希、卡拉揚等指揮大師學習,后成為伯恩斯坦在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
2002年, 67歲的小澤征爾接受楊瀾訪談時說:“我喜愛歌劇。在美國的管弦樂隊當指揮是非常忙碌的。我有時一年能接一部歌劇,有時一年到頭也不能完成一部,時間太有限了。有機會去維也納專心做歌劇,這對我來說太棒了。在我去世前,我還要多指揮幾出歌劇?!蹦且荒?,他出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時間倒流29年,回到他第一次走上波士頓檀格塢音樂中心那有著一百多年歷史的木質舞臺,小澤正躊躇滿志,準備大顯身手。從1973年起,他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達29年,確立了其世界級指揮家的地位。
2024年2月6日,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在家中去世,享年88歲。他總是對他指導的學生說:“音樂就是落日。落日只有一個,但每個人,每一天,在每個不同的地方,看到和感受到的落日卻那么不同?!睂ふ衣淙?,是小澤征爾畢生的旅途,“如果要找美麗的落日,就到音樂中去吧,美麗的音樂總是在的?!?/p>
沒有國界的藝術
“我由于音樂作媒介,能和這么一位偉大的人物接觸,實在感到是一種幸福!”“我為能從事音樂工作而感到無比的幸福?!薄?/p>
“幸?!币辉~在小澤描述感受時多次出現,這本《指揮生涯——我的游學隨筆》記載了小澤從日本遠赴歐美學習音樂指揮的過程。在對三年多的往事的回憶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