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與“龍的傳人”:從帝王的象征到中華國族認同的符號

隨著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主權者從皇帝轉移到全體國民,龍自然不再是皇權的象征,而是成了近代民族國家全體國民的象征符號。

責任編輯:陳斌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朝時就有人對皇帝說:“今年祖龍死”,《集解》引蘇林“龍,人君象”,應劭云:“龍,君之象”,可知伴隨著中國第一個帝制王朝的出現,龍便已被視為皇帝的象征。

《史記·高祖本紀》也記載同時期的劉邦“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反映的觀念亦是秦漢之際人認為龍是帝王之象征。

而在此前封建時代周代禮制中,龍已經開始作為天子的紋飾,《禮記·玉藻》:“龍卷以祭”,鄭注:“畫龍于衣”。但周代尚未將天子比喻為龍或是直接以龍作為天子的唯一符號,各種封建貴族和知識精英同樣可以使用龍的符號。

《禮記·明堂位》記載“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孔疏云:“夏后氏畫之以山,殷人增之火,周人加龍以為文章”??芍?,夏商周三代禮服紋飾不同,夏代是否以山,殷代是否一定以火,皆不得其詳。但周人將龍增入,作為禮服紋飾的一種,則是可信的。

《尚書·皋陶謨》云:“帝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繡,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此處涉及封建時代的十二章服,歷來句讀不同,或說是服章中為龍,或言“山龍”并稱,根據注家解讀,從周天子一直到士,各級貴族的服章上都有山龍符號,多有證據表明“是士服山龍也”([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