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英國“炸街”,三百年潮汕英歌舞如何頻頻出海?
英歌舞又來“炸街”了!
經過持續一年的熱潮,來自潮汕地區的英歌舞迎來“二度出圈”。隨著甲辰新春的到來,“中華戰舞”的鼓槌聲不但在潮汕各大城鎮、鄉村敲響,更傳播到萬里之外的英國。
當地時間2月11日,龍年英國倫敦“四海同春”新春慶典在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唐人街等多個地標盛大舉行?,F場人山人海,倫敦市民奔走相告,帶著一家大小前來體驗中國文化的魅力。
短短6分鐘的英歌表演《英歌雄風》為慶典打起了頭陣。普寧南山英歌隊邊走邊演,一路巡游,鑼鼓聲與吶喊聲此起彼伏,震撼全場,吸引多達70萬人現場圍觀,還有超過百家媒體前來報道這一多元文化盛事。
英歌與街舞有異曲同工之妙
從“爆紅”到“長紅”,從“出圈”到“出?!?,300年歷史的英歌舞站到了這場亞洲以外規模最大的春節慶典的C位,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中外觀眾為之傾倒?
英歌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于一體,動作優美,剛勁有力,內容取材于《水滸傳》梁山108將攻打大名府的故事,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征,因此也成為逢年過節登場的“壓軸好戲”。早在2006年,英歌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長林倫倫認為,英歌不僅僅是一種普通的舞蹈,膾炙人口的水滸英雄故事為其“注入靈魂”,“這種催人向上的英雄主義色彩,體現人類共同的藝術審美要求,因此具備全球共有的文化價值?!?/p>
英歌也是舞蹈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帶有強烈地方特色的潮州大鑼鼓,使英歌富有強烈的節奏感。在林倫倫看來,英歌與西方流行的街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英歌舞者更有武術功底,因而比街舞更加富于藝術性。
全年齡參與推動英歌熱潮
而“業余性”也成為英歌舞持續“出圈”的吸睛點。
“英歌舞太有活力了,太驚艷了!”通過與英歌隊員的交流互動,不少倫敦市民嘖嘖稱奇,原來這些英歌隊員并不是專業舞者,震撼人心的力與美完全出于他們長年累月的自發練習。
在潮汕地區,許多英歌表演隊全靠年輕愛好者業余組織。本次赴英國倫敦表演的普寧南山英歌隊成立于1945年,靠著一代代年輕人的堅持傳承,就這樣走過了將近80個年頭。
“英歌舞幾乎完全沒有局限性,無論年齡、性別、行業、地域,從幾歲的娃娃到中老年,只要放下農具、放下書包、放下手機,就可以將英歌敲起來?!绷謧悅愓f。
華南師范大學講師、潮汕歷史文化學者陳椰認為,英歌在民俗巡游傳統中一直扮演開路先鋒角色,今天在國際交流中依然可以當文化邦交的使者。全球各種不確定因素困擾下,人們都需要提振精神的這種“炸街式”表演,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這契合文化傳播的普遍規律。
英歌傳承“求變”也“敢變”
大年初一當天,“少年版”的南山英歌隊在家鄉展開了同樣精彩的巡游。普寧南山英歌隊教練、普寧英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來發介紹,南山英歌隊在本地各個小學就招收了300多名學生。
打鐵還需自身硬。英歌舞傳承不但“求變”,而且“敢變”。陳來發打破“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積極推動英歌“非遺進校園”,煥發與時俱進的新活力。
“如今,走進校園的英歌舞不但會教孩子們舞蹈,還會教他們畫臉譜,講英歌舞背后的文化故事?!狈沁z保護專家、廣東省文化館原館長楊明敬介紹,南山英歌隊已經培養出三個梯隊的傳人:除“成人組”外,還有以中學生為主的“青年組”、小學生為主的“少年組”。
跨界共創“無死角”秀出非遺魅力
創新,才能讓年輕人喜歡;喜歡,才能讓年輕人成為傳承人。運用新媒體產品提升非遺“能見度”,也是英歌舞“出圈”的看家本領。
去年,騰格爾演唱的潮語搖滾《一身正氣》,拉開了英歌舞全網火爆的序幕。由南方日報、南方+制作推出的MV《潮魂英歌》全網總閱讀量超5000萬,斬獲首屆“大灣區之光”青(少)年短視頻大賽最佳制作作品獎項。
今年以來,英歌視頻爆款依舊在網絡層出不窮。音樂、美術、舞蹈、武術……全媒體總動員的多模態創新,360度“無死角”表現英歌舞的魅力。
從舞劇《詠春》選段驚艷亮相央視春晚,到音樂劇《雄獅少年》唱響大灣區,立方律師事務所文化遺產公益法律服務中心一級律師、廣東省非遺法援律師團團長鄧堯表示,與影視、動畫、舞臺劇等跨界共創短視頻,正在成為嶺南非遺不約而同的探索方向。
讓嶺南非遺融入世界文化舞臺
去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正式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爸袊辍鄙墶笆澜缒辍?,也為英歌“舞出國門”吹來一股東風。
實際上,英歌舞近年一直頻頻走出國際舞臺。去年大年初一,泰國英歌舞隊在春武里府帕那尼空縣購物中心的演出視頻,就在網上火了一把。
鄧堯介紹,在泰國,英歌舞已經成為在泰華人與其他族群友誼的紐帶。去年底,在泰國傳承百年的潮陽英歌隊首次回到故鄉交流,“中泰一家親”傳為佳話。
英歌下一個舞臺C位在哪里?暨南大學文化遺產創意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平表示,英歌舞走進國際地標之余,還可以在演出過程中結合所在地的文化藝術進行“雙創”,從而讓嶺南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大舞臺。
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毋庸置疑,英歌龍年新春燒起的這一把“火”,將為更多嶺南非遺故事火出圈、火出海帶來“流量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