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做的飯 | 記者過年
愛是不自夸不張狂,完全接納沒有負累,因為都是“應該做的”。
責任編輯:陳雅峰
爸媽出門總是互相攙扶著。父母彼此相愛,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快吃吧!快吃!不吃餃子就冷了!”
“怎么把碗端那兒去了,快回餐桌吃!”
我媽看著沙發前的我,略微有些緊張,怕我爸的催促讓我不耐煩。跟我媽對視那一眼讓我仿佛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有段時間我先生跟我家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說話的時候,我都暗暗為他捏把汗。
我樂呵呵地聽從老爸的招呼。這是一頓特別的年飯(我們老家不吃年夜飯,早上或者中午吃),我媽媽出院不久,身體虛弱,我們沒有像往年那樣去餐廳預訂年飯,就在家簡單吃點兒。
我已經很久沒在父母家吃過飯了。我不太會做飯,這幾年,感覺我爸老了很多,他又很要強,堅決不讓給他們請阿姨,家里事情都是他自己做。我去看他們就帶他們出去吃,一來減輕我爸爸的負擔,其二就是我媽媽說的,“在外面可以吃點兒家里不會做的?!?/p>
雖然在北京生活多年,我們吃餃子還是南方吃法,連湯帶水地盛在碗里。餃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