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聚落”:他們為什么喜歡轉發鄉村短視頻?
不論是聚落中的哪一組群體,都應該盡力避免自己永遠只生活在特定的“聚落”中,被信息繭房和大數據困在一個永遠走不出去的“村莊”。
責任編輯:溫翠玲
我的家鄉在冀中平原,也是孫犁、鐵凝等作家筆下那些寧靜祥和的小村莊的所在地。隨著新區建設與城市化率的不斷提高,從2020年開始,市區內五十多座城中村開始分批次迎來改造,我曾經居住的村子也在其中。原有的村莊肌理被推土機從地圖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現代高層住宅。轟鳴的渣土車和晝夜不息的塔吊,給這座老城注入了許久未見的活力。2024年春節,是許多回遷房小區建成后迎來的第一個年,親人們陸續搬進新居??墒请S著老村落一起被拆掉的,不僅僅是房子。
由于一個村落內大多為同姓宗族,四五年前,本地的風俗是在大年初一組成拜年團隊挨家挨戶串門。數十人的隊伍頗具氣勢,磕頭聲與鞭炮聲此起彼伏,伴隨著新年的祝福與夸贊,成為每年的固定節目。
從大年三十在骨灰堂燒紙祭奠祖先,到大年初一走街串巷磕頭,再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