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技藝 | 意長意短
“鰻魚”像所有離開故鄉、在外面漂流幾十年的人,他對于故鄉有一種“刻舟求劍”的情結,他夢想榮歸故里,告訴以前那些人,他長大了,看到了世界,有了自己的姓名。成人“鰻魚”看到了童年的神話慢慢散去,他的“劍”已經無處可覓……鄉村里的一切暴力和絕望都那么真實:村莊已經是世界。
責任編輯:邢人儼
切薩雷·帕韋塞(Cesare Pavese,1908-1950)意大利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翻譯家,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意大利詩人之一。
1950年8月27日,正值盛夏,切薩雷·帕韋塞選擇在都靈一家賓館里結束自己的生命,時年42歲。在不久前,他的《美麗的夏天》獲得了意大利最重要的文學獎項“斯特雷加”獎,他寫下了詩歌《死亡來臨,將帶著你的一雙眼》,出版了他最精彩的小說《月亮與篝火》。周圍的人在錯愕之際,也體味到這個舉動并非一時起意,而是長期策劃的結果。他的好友,同時代作家娜塔麗婭·金茲伯格在自傳體小說《家庭絮語》中寫道:帕韋塞把和死亡相關的一切都算計好了。他是個不喜歡出現意外情況的人,就連散步路線也是固定的,不歡迎任何人臨時加入。8月,帕韋塞在朋友都在外面度假時,選擇在火車站附近一家著名賓館的房間里服安眠藥,可以想見那些藥品也是事先準備好的。這樣的情節在他的小說《在孤單的女人中》開頭就得到了描寫,故事中的人物是一個對生活失去興趣的年輕女孩,她被送往了醫院,得到了搶救,在故事的結局,她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離開,這也是帕韋塞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這場自殺是在帕韋塞和美國女演員康斯坦絲·道靈(Constance Dowling)的高調戀愛、分手之后發生的。道靈金發碧眼、無比美艷,帕韋塞在40歲還像青少年一樣,因愛情臉紅心跳,激動失眠(這一點在日記中有呈現)。這件事在當時激起了各種猜想,帕韋塞死后,意大利各大報紙上出現了一百多篇報道,對他的自殺原因進行分析:失戀,意識形態危機或者對于政治秩序的愧疚感(但實際上,他日記中根本沒有提及政治),創造力的枯竭……
“都是甜美,沒有苦澀……然后呢?”
我床頭常放著帕韋塞的日記《生活的技藝》(il mestiere di vivere),那是他1935年到1950年的日記。我常常會按照當下的日期,翻閱到日記中某個年份對應的日期,閱讀他當時的內心世界,那是意大利文學中最直接、最無情的自我剖析,也有對寫作技藝的反思。他開始應該是有意寫成萊奧帕爾迪《雜想錄》(Zibaldone)的樣子,也有佩索阿《惶然錄》的氣息,但最終來說很像和死亡跳的一曲華爾茲。比如在1946年1月1日寫的總結:
過去的一年也結束了。山丘、都靈、羅馬。有過四個女人,印了一本書,寫了一些很美的詩歌,發現了一種可以涵蓋很多主線的新文學形式(和喀耳刻的對話)。你幸福嗎?是的,你很幸福。你有力量,有天分,有事情做。你一個人。
今年有兩次想過自殺。所有人欣賞你,恭維你,在你身邊跳舞。然后你?
你沒有參加過戰斗,你要記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