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爸媽買手機,真難丨記者過年
與店員的攀談中我發現,這些年,智能手機也出現了一些細分品類——游戲手機、拍照手機應有盡有,但很少有“老年手機”。
責任編輯:汪韜
2021年2月27日,江蘇淮安,老人在公園長椅上看手機。視覺中國/圖
患手機依賴癥的不只是年輕人,過年回家我發現,我媽一天的屏幕使用時間也不短,最多的時候能到六七個小時。
這些年,所謂“老人機”不再吃香,家中長輩都陸續換成了智能機。媽媽和親戚們經常微信視頻,微信、抖音是她排名靠前的應用,網購、叫外賣也不在話下。
很快,128G的內存告急,長輩也想換個新手機。
我走遍了家鄉好幾個品牌的手機體驗店,詢問老年人適合用哪一款手機?店員推薦款式的共同特點不外乎電池大、聲音大、屏幕大,最先推薦的價格也集中在1500-2500元之間。
但這些,都不是我理想中的適老手機。
手機也有“長者模式”
什么手機好?年輕人喜歡研究手機參數,注重性價比,處理器是什么、內存讀寫有多快、指紋是光學還是超聲波等等。如果別人問我哪款手機好,我總會從各種評測中挑選出最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