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八只貓一起過年丨記者過年
沾著湯汁的金槍魚肉灑滿我的牛仔褲,我終于下決心收拾爛攤子。我將元寶裝進貓箱,踩著共享單車趕去最近的寵物醫院。
責任編輯:汪韜
流浪貓“小黃”一家正在吃飯,右側的玳瑁貓毛色與其他幾只不同。南方周末記者 海陽/圖
因是原住民,春節期間我和八只貓一起在上海過年。
作為愛寵人士,不少朋友都在春節期間提供了寵物寄養或代養服務。喜歡爬寵的朋友Q君,1月份就在各大社交平臺打出“廣告”,甚至配了一張“椰樹”風格的搞怪海報。他的報價是5元/只/天,大約是寵物店價格的1/20,還不夠支付他購買飼料蟋蟀的費用。他的解釋是:“圖一樂呵”。
Q君的爬柜容納著他自己的16條爬寵,依然有多余空間提供寄養。Q君供圖
我自己平時養了一只貓,今年過年也想嘗試代養。受女友之托,我替她回鄉過年的一家人照料貓。
剛接下委托時我很期待,甚至有些雀躍。沒想到,生病、失蹤、厭食……歷時10天的喂養工作結束后,我真切地體會到,為這么多條生命負責太難了。
失蹤
這八只貓其實都是流浪貓。一只是我2023年5月撿回家的奶牛貓“zozo”;有兩只被女友父母收養許久,平時在屋內活動,也和主人關系親密,它們分別是:聰慧機敏的橘貓“小不點”、被鄰居遺棄的英短銀漸層“元寶”。
另外五只則是橘貓“小黃”和她的四個孩子。它們住在房子的后院,活動范圍可能涵蓋整個小區,經常在白天不見蹤影。
每當我端著貓糧走進后院,那五只貓便像忍者一樣從陰影、草叢以及欄桿的縫隙中現身,有時其他野貓也來蹭飯。頃刻間,我已身陷埋伏,耳畔盡是乞食的喵喵聲。
這叫聲也可能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