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惲 | 王云五被綁記
原來王云五的工作單位商務印書館在背后運作,由張叔良奔走,高夢旦出錢請客,才達成了王云五的歸來。
責任編輯:劉小磊
出版家王云五,攝于1954年。
王云五(1888-1979),現代出版家、政治家、學者。他祖籍廣東,出生于上海,曾在新中國公學時做過胡適的英語教師,雖然兩人年紀相差不大,卻有了師生之誼。上世紀二十年代初,受胡適引薦,王云五出任商務印書館編譯所副所長、所長。1927年12月21日(陰歷十一月廿八),時任編譯所所長的王云五在赴商務印書館上班途中,突遭持槍匪徒綁架,至1928年1月8日(陰歷十二月十六)被釋,歷時19天。這次綁架事件,外界知道得不多,據我查閱當年的報紙,只在《小日報》和《上海畫報》有零星報道,當年影響較大的三日報(三天一刊)《晶報》《福爾摩斯》都付闕如,究其原因,大概作為商務印書館的編譯所所長,王云五的名聲并不太為社會所知,雖然早在1925年,他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發明:四角號碼檢字法,還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王云五大詞典》,在學界有了一定的名聲,但比起上海灘的大佬或大商賈,他還排不上號。以下根據報載,來梳理一下此次事件的經過。
一、張元濟綁架案
上世紀二十年代中葉,正是南方政權北伐,北洋政權面臨瓦解的動蕩時期,上海的治安混亂,綁架案頻發,如鹽業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倪遠甫、寧波巨紳薛順生、土地局局長朱炎之等都曾被綁架成為匪徒的“肉票”。
在王云五被綁前兩個月,商務印書館董事長張元濟也遭遇過一次綁架。
1927年10月17日晚,一幫匪徒沖進了極司菲爾路(今萬航渡路)的張宅,把正在吃晚飯的張元濟綁架而去。綁匪先是索要大洋30萬,后來減到20萬。匪徒們經過暗中調查,了解到張元濟雖然是商務印書館的董事長,家里其實除了書籍、股票等,并沒有很多現錢。大概匪徒們缺乏版本知識,也沒有把珍稀古籍變現的安全渠道和耐心。匪徒們心有不甘,仍開出15萬元的贖金,雙方無法達成協議。10月21日,匪徒終于把贖金降至兩萬,張家四處籌措,最后弄到一萬元,匪徒知道油水就這么多了,在張元濟被綁的第六天(10月23日)晚上,把他放回了家。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日子里,張元濟寫了《盜窟十詩》記錄了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孰料就在兩個月之后,一伙匪徒的眼睛又盯上了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王云五。
二、王云五氏被綁
1927年12月23日,上海的《小日報》刊出了一篇署名悲歌士的短消息(按:下引各文因為當時小報并沒有采用新式標點,故均于錄入時酌加,不一一注明):
王云五氏被綁
商務印書館編譯所所長、粵人王云五岫廬氏,住靶子場竇樂安路,家亦非稱素豐。二十一日上午九時許,乘包車赴館供職,于距家不數十武(筆者按:武,步也)之馬路旁,停一簇新汽車處,突出匪徒四人,各執手槍。其一喝禁停車,余三匪即挾王登汽車疾馳而去。其對車夫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