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是個低端概念
漢語文學過分推崇文筆,折射出一種孱弱的文學觀。文筆差勁固然不行,但僅僅文筆好,也實在不配自傲。若沉迷其中,對自己撫詞弄句的能耐過于沾沾自喜,還可能耽誤自己更上層樓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望文號脈
數月前,有論者以“文采欠佳”為由,奚落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對此,我曾就其批評方式,提了些外圍性意見。沒有切入正題,倒不是出于回避,而是沒有發現有效目標,即,他們所說的文采究系何指,尚未見明確表述。這問題其實頗值一議,我這就試試。
若不加限定,文采的實質只是一種辭采,通常體現為文字美色。被贊許為有文采,意味著該作者的文字眉眼,長得格外玲瓏俊俏,類似語言里的西施潘安。姑按此說,則我以為,文采是個低端概念;設若文學概念也有先進落后之分、健康陳腐之別,推崇文采,當屬后者。
中國文學的發展相當特殊,既有早熟一面,也有遲遲未能發育成熟的一面。過分注重文采,即是發育不當的結果;而其特有的早熟性,又把這份先天不良,培植到玄妙的美學高度,類似把一種變態水族培育成婀娜萬方、清淚汪汪的金魚,令人一見心喜之余,忽視了它的魅惑性和欺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