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旅行”:商家逐利,隊員逐名,支教地的學生呢?
被商業宣傳冊吸引的大學生們,你們究竟是想到特殊環境下重新做一場童年夢,還是發自心底想認認真真地為孩子們做點事情,去真實地處理每一個教育細節、關注每一個教育行為?
責任編輯:溫翠玲
前段時間,之前一起去貴州支教的同學轉發了一條招募信息給我,是一家商業機構組織寒假支教志愿者招募。初看推文似乎很動人,有美麗的風景、精致的生活環境和孩子們渴求知識的目光。與社會熟知的支教不同,這種支教模式采取傳統支教與文旅相結合的形式,需要志愿者繳納不低的活動費用,住宿也是脫離了學校,以民宿、酒店為主流。除了仍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參與支教項目,儼然就是一平平無奇的商業旅行團。
說起支教,我并不感到陌生。北師大歷來有支教的傳統,每年暑期都會組織總人數上千人的上百支隊伍奔赴祖國各地進行支教,基本覆蓋了所有中西部省份地區。學生以自愿的形式組建隊伍,立項成功后學校提供指導老師和一定的經費保障。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