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800公里到3300公里的十年回鄉之路丨記者過年
在返鄉的路上,我爸只有一個念頭,快點見到家人們?!澳昴昊乩霞疫^春節,不是家鄉的吸引,實際上是父母?!庇梦野值脑拋碚f,之所以能夠雷打不動大家庭團聚,奶奶起到了一個最核心、最重要的凝聚作用。
責任編輯:何海寧
在我的鏡頭中,奶奶穿著紅色馬甲,趴在窗口看孩子們放鞭炮。南方周末記者高伊琛攝
關于回家過年,我的記憶里總是路上刮的白毛風,毛茸茸的后座車套和漫長的趕路時光。
我的爺爺奶奶家在內蒙古烏蘭浩特,位于內蒙古東北部,科爾沁草原腹地,那是我們歸鄉的目的地。而始發地,則在過去的日子里不斷變動,從內蒙古包頭,到甘肅蘭州,再到山西侯馬,最后是廣東廣州,對應著不同階段的工作地點和生活痕跡。
大多數時候,我們仨是在遠離家鄉和親人的地方生活的。我爸媽大學畢業后分到包頭,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打我有記憶以來,我們一直過著遠距離奔波的生活。
最遠的是這一次,我定居廣州,距離老家足有3300公里,低估了春運的熱度,沒有提前準備,買不到高鐵,機票又貴得嚇人。從地圖的南端到北端,最終是變換了五個城市才回家。搶票搶到一段無座,自帶了小馬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