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的糖人 | 記者過年
聽到他的笑聲,突然感覺,做這種辛苦、少利、脆弱的營生,竟也可以是件甜蜜的事。
責任編輯:陳雅峰
徐師傅在做糖畫
過年,是小孩可以名正言順吃糖的時候。
路過糖畫攤的小孩,沒有幾個不駐足的,都怔怔地望著琳瑯的糖畫成品。頭頂的展示架,插滿了糖做的鳳凰、花籃、美猴王。糖畫的筆觸似書法或國畫,多留白。多個糖畫交錯疊放在一起,聚成一團鏤空的琥珀。
只高過攤位半個身子的小不點,也要奮力伸手撥一撥木轉盤上的指箭,說“好想轉一下喲”。父母總是容易心軟,還不忘營造氛圍:“看幺兒能轉到龍不!”
轉到龍,就是蒙受了上天的眷顧。這意味著,花同樣的錢,可以得到用料最多、體形最大、工藝最復雜的糖畫。當然,指箭停留在龍圖樣上的概率也最低。大多數時候,會轉到桃子、蝴蝶、燕子之類的小糖畫。
糖畫攤的木轉盤
轉糖餅兒(買糖畫),人們的興奮勁兒沒變,還像十多年前那樣。他們還是喜歡圍觀師傅作畫,喜歡在轉盤指針快停下時起哄說“龍!龍!龍!”。糖龍的面積總是比人臉更大,幸運兒接過糖龍的第一刻很開心,吃到中途就會面露難色。
和小時候一樣,我還是在棠湖公園逛到糖畫攤。這是雙流區建成的第一座公園,以環湖的海棠聞名。自1987年建成以來,公園經歷了多次修繕、開發和治理。幾十年間,餐飲商鋪被招來,又被清退。棠湖的水,從清變濁,又從濁變清。
時光仿佛只在糖畫攤的結界外奔跑??拷瓜愕奶鹞?,現在的一切就能和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