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杏菊
臨終住院期間,外婆在住院部高樓層的內科病房,她的孫媳在同一棟樓低樓層的產科待產。一頭是奄奄一息的老人,另一頭是即將出世的曾孫,原來生死可以如此相近,就像是一個輪回。
責任編輯:汪韜
2023年12月,浙江舟山,近千艘漁船陸續回港并??吭谏蚣议T漁港。視覺中國/圖
1938年,一個叫王杏菊的女孩出生于浙江舟山的一座島嶼上。她是漁民的女兒,長大后,她的丈夫和兒子也是漁民。
“一擔魚只能換一擔米”的匱乏年代,數萬名漁民以不畏海浪的勇敢,叫響了舟山漁場的名號。我們靠海吃海,但不喜“波瀾壯闊”“風起云涌”的形容,地名和街名總是偏愛用“安瀾”“定?!薄皩幉ā边@樣的吉祥話。
外地人很難將這些名字和漁民樸素的愿望聯系在一起。舟山最有名的景點是香火鼎盛的普陀山,有一次我碰巧被寺廟師父叫住,幫忙抄寫祈福的香條。有很多條子一看就是漁民寫的,祈福的地址就是一行漁船的代號。一個代號,寄托一整船人的平安,還有這些家庭的幸福。
外婆也信佛,家里有專門的房間供奉香火,祈求菩薩保佑。2023年11月28日的上午,一輩子都在祈福的外婆,永遠離開了我們??蛷d里的播放器傳來晝夜不停的誦經聲,好像外婆也在吟唱。
兒子和孫子
在外婆的大事年表里,2003年是重要的拐點。
農歷二月十九日,一個壞消息傳到家中,外婆的兒子,我的舅舅,在海上“沒了”。那一年,外婆65歲,她辛苦養育的四個女兒一個兒子全部都成家立業,整個家族紅紅火火,和那個時代一起滾滾前進。
“沒了”,就是整個人在海上消失了。作為漁嫂的外婆再了解不過,但怎么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