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位半年,原人行浙江一把手空降廣東丨金融人物②
廣東新型金融管理局面已初步形成。隨著張奎赴任,人行如何協同其它金融監管機構、央地金融監管如何協同成為廣東金融業界關注的重點。
此番張奎南下執掌人行廣東省分行,將給“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廣東帶來哪些金融新風向,受到各方關注。
張奎在浙江期間非常重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發展和對民營企業的扶持。
責任編輯:謝艷霞
恢復省分行制度之后,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在空缺近7個月后,終于迎來一把手。
2024年2月21日,廣東、浙江兩省的人民銀行主要領導發生調整。原人民銀行浙江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分局局長張奎調任廣東,履職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局長。接替他主政人行浙江省分行者為原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副局長劉玉苓。
南方周末了解得知,在人行系統于2023年8月18日正式取消大區分行制而恢復省分行體制前夕,原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于2023年7月退休。此后,他的繼任者一直懸而未定。張奎此次從“西湖畔”履新“珠江畔”,成為人行恢復省分行體制之后廣東省分行首位“一把手”。作為人行系統一位33年的“老兵”,張奎擁有豐富的監管經驗和深厚的專業素養。張奎履新之際,適逢廣東省政府正式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科金15條”)。人行如何與其它金融監管機構協同及廣東金融業如何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他的使命。
值得注意的是,2月21日上午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干部大會宣布張奎任命時,1月31日揭牌成立的廣東省委金融辦有關負責人也出席了這個會議。從2023年8月完成人民銀行省級分支機構改革到2024年1月完成省級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改革,廣東新型金融管理架構初步形成。隨著張奎赴任,央行如何協同其它金融監管機構、央地金融監管如何協同成為廣東金融業界關注的重點。
南方周末調查梳理和驗證大量公開信息發現,張奎是一位基層成長起來的學者型官員,善于創新,并在科技金融等領域富有經驗。
人行“老兵”四次跨省任職
人行廣東省分行轄內金融機構體量驚人。截至2024年1月末,廣東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35.91萬億元和27.76萬億元,分別占到全國的約1/8和1/9,位居各省第一。與此同時,廣東省下轄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處于金融改革的前沿。人行廣東省分行的任務之重顯而易見。
作為人行廣東省分行一把手,張奎有何監管經驗可借鑒?南方周末調查梳理和驗證大量公開信息發現,張奎是安徽壽縣人,1991年6月大學畢業后即進入人行安徽省分行工作,至1998年升至科長。當年,人行系統啟動大區制改革,安徽、江蘇兩省分行被劃入人行南京分行管轄。從1998年至2002年,張奎歷任人行南京分行科長、副主任、副部長、副處長;2002年11月至2004年9月,張奎擔任人行鎮江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外管局鎮江中心支局局長,并于2004年9月起轉任人行南京分行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主任。
不到1年時間,2005年4月,張奎迎來首次跨省調動,任人行重慶營管部黨委委員、副主任;3年8個月后,張奎被調回江蘇,任人行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營管部黨委書記、主任等職,并且一干10年多。
2019年3月,張奎迎來職業生涯第二次跨省調動,赴任人行長沙中心支行黨委副書記、副行長(主持工作),不久之后正式升任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管局湖南省分局局長。與第一次跨省任職相似的是,此次任職的時間也是3年8個月。
雖然在湖南的履歷直到2022年11月,但張奎提前3個月已趕赴其第4個任職的省份。2022年8月,張奎就任人行杭州中心支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匯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局長(正廳局級)。1年后,因應大區制取消而恢復省級分行制度,人行浙江省分行掛牌成立,張奎就任人行浙江省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國家外管局浙江省分局局長。僅半年之后,張奎閃電赴任廣東。
基層成長起來的學者型官員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省GDP連續35年保持全國第一。廣東的金融市場同樣舉足輕重。但是從近年來增量指標觀察,廣東(不含深圳)已退居第三,江蘇和浙江(不含寧波)已跑在前面。
巧合的是,張奎恰在江蘇和浙江的人行系統工作多年,對江浙兩省的貨幣信貸和金融監管非常熟悉。此番張奎南下執掌人行廣東省分行,將給“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當好示范”的廣東帶來哪些金融“活水”,受到各方關注。
作為一名學者型官員,張奎過往發表的二十余篇論文,或許可以幫助窺見其關注的重點和行事風格。
張奎在江蘇任職時間累計超過16年,從科長一直干到人行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在多個崗位歷練過,是一位典型從基層成長起來的金融監管干部。早在2004年任職鎮江中心支行行長期間,張奎便開始在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對于做好基層金融工作、推進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闡述自己的觀點;在升任南京分行營管部黨委書記、主任期間,他曾組織發表了《南京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研究》《基于銀行實踐的利率傳導機制研究》等論文,為地區金融業發展出謀劃策;在任南京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期間,他分管支付等方面業務,并積極推動“人民幣冠字號碼流轉試點”,是國內最先將區塊鏈技術應用于人民幣結算支付方面的先行者之一。
為廣東金融帶來“浙江經驗”?
金融增量指標跑在前方的浙江和江蘇,有何經驗?
在張奎主政人行浙江分行期間,浙江金融系統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較快增長。數據顯示,在他擔任浙江人行行長期間(2022.08-2024.01),浙江?。ú缓瑢幉ㄊ校┙鹑跈C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增加3.71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增加3.96萬億元,貸款增幅大于存款增幅。2022年浙江的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科技創新再貸款等工具落地金額居全國前列;2023年,浙江的普惠小微、制造業、涉農貸款余額均居全國首位。由此可見,浙江在此期間的融資環境有所改善,金融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持續增強。
在浙江任期內,張奎還做成了幾件大事。一是杭州和嘉興兩市同時于2022年11月獲批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浙江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個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的省份;二是平穩完成人行浙江省分支機構改革相關工作;三是圓滿完成杭州亞運會金融服務保障。
梳理并驗證公開信息發現,張奎在浙江期間還非常重視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發展及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在科技金融方面,杭州、嘉興兩個國家級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設立后,浙江人行協同相關部門形成合力,在體制機制、組織架構、產品創新、金融生態等方面對金融機構進行幫助指導。2023年10月末,兩試驗區科技服務業貸款余額7812.81億元,已占浙江全省科技服務業貸款的1/3。
在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浙江依托轄內麗水、臺州、寧波、湖州和衢州等多地獲批國家級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優勢,初步走出一條普惠金融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之路。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浙江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3.52萬億元,綠色貸款余額達1.88萬億元,分別占全國總量的16%和9.6%,均居全國前列。
民營經濟和金融消?;蚴顷P注重點
浙江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貢獻了該省約2/3的生產總值、3/4的稅收、5/6的出口、7/8的就業和超過9成的企業數量。為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張奎領導下的浙江人行2023年充分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開展四項行動、建立三大長效機制的“組合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多項指標位居全國領先。其中,2023年末,浙江累計落地債券融資支持工具項目數和支持發債量均居全國首位;浙江全省普惠小微、制造業、涉農貸款余額均居全國首位;全省“專精特新”企業融資超過8000億元,制造業貸款余額居全國首位。
張奎還特別關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在202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后,張奎向全國政協遞交了3份提案,其中包括建議《進一步提升國民金融素養》。張奎在提案中指出,金融領域的消費者教育是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及社會穩定的重要預防性措施。但近年來的理財騙局、電信詐騙等非法金融活動表明,我國國民金融素養仍亟待提升。他為此提出將金融教育納入反電信網絡詐騙整體風控方案,并將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編寫義務教育標準化金融教材,修訂廣告法專章規范金融廣告業務,強化金融科技對金融教育的賦能等建議。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張奎將關注哪些問題?提出哪些提案?南方周末將持續跟蹤關注。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