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家政阿姨,護理員叔叔更受歡迎|記者過年
最讓老人與家屬滿意的,或許是它改變了用人者以及受雇者之間的“關系”。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張玥
長護險的存在,解決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之痛。視覺中國/圖
正月初八是劉師傅在家中工作的最后一天,分別一周,開始“懷念”起他來。劉師傅是長護險護工。
2024年是家中老人申請長護險的第三個年頭,算起來劉師傅是我們接觸的第五位護理員了。此前母親突發腦梗,行動不便,需要專業照護,便申請了長期護理保險,專為失能老人提供護理,俗稱社?!暗诹U”。
專業、勤快、力氣大,劉師傅滿足了一個護理員應有的優秀技能。就連扶老人下床的動作也堪稱行云流水,托背、托腰、扶胯,再一個側轉幫助老人曲膝,從前需要阿姨與我共同完成的任務,劉師傅一人足矣。
也許因為是男性,在對一些年長女性護理時家人多有顧慮,別人一天能干六七家,劉師傅最多也就三四家,每次一小時,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洗漱、按摩、日常護理等。
享受服務的前提是老人必須經過失能評定,由政府指派的專業鑒定人員上門,鑒別老人的失能等級。聽其他阿姨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