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福建看游神,總忍不住拜一拜
這是人與祖先、神明的故事,也是人與人的故事。民居、宗祠、宮廟在閩地交融,宗祠是封閉的、排它的,宮廟卻是開放的、協調的。神事與鄉村俗事相結合,顯現的是人的澎湃生命力和人心的凝聚。在福建,游神是一門關于“活著”的藝術。
發自:泉州、福州
責任編輯:周建平
許多神明的塔骨都是笑臉,祂們親熱地互動,跟路邊舉著香的鄉民打招呼 圖/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歐陽詩蕾
在直播中與神蹦迪
來了福建,總要拜一拜。2024年2月15日大年初六,我在福州市長樂區的村莊里看游神。在煙霧繚繞中,村里供奉的神明“金身”神像坐著轎子在我眼前緩緩地經過時,我不覺雙手合十。
過年去福建看游神,是因為朋友們的邀請。兩位朋友分別給我發來網上關于游神的短視頻。春節期間,各地文旅部門都在發力,在一眾自然和城市景觀中,福建游神顯得尤為奇特,外地人多少會受到一些認知的沖擊:村莊的香火中,兩米多高的“神明”腳踏罡步,隱約可見一個神秘又親切的閩地神明世界。
今年春節期間,福州市陳靖姑家鄉主辦了一場活動,人們請“臨水夫人”陳靖姑和閩臺諸神聚會看電影,并且把每部的預告片都給神明看過,最后擲筊杯選出賈玲導演的春節檔影片《熱辣滾燙》(去年春節看的則是梁朝偉主演的《無名》)。主辦方甚至為神明們準備了爆米花和可樂。
閩地神明與時俱進,坐飛機,看電影。不變的是自宋代以來,每年的重要時節,神明“金身”都要走出宮廟,到村莊里巡視一圈。
“各地的神明不同,但無論是游神或游燈,都是‘神明巡安’‘消災賜?!?,播撒幸福安康?!敝x文哲對我說。出發去福建前,我咨詢了三年前采訪過的謝文哲,他是研究閩南文化的學者。神明的迎春巡境儀式始于宋代,“現在的迎神巡境活動更具民眾娛樂性和參與度?!?/p>
大年初六這天,福州長樂區金峰鎮有多個村莊在游神。我們發現,找到游神地點最便捷的方式是通過抖音搜附近的直播。當我們清晨趕到正在直播游神籌備的沙堤村時,村里還很安靜,各家門前跟柱子一樣粗的香正裊裊生煙。等待中,村民們紛紛從自家的屋子里走出來,聚在路邊,每人手上都握著卷有經文的香柱,有的已在合十祈禱。
出發前,我們特意在小紅書上看了當地年輕人為游客寫的拜神注意事項,其中一則叮囑是,不要在燒香的人前面走來走去或站著,“人家拜的是神,不是你?!?/p>
村口的窄巷拐彎處,遠遠出現了兩米多高的神明的身影。游神最先開始的是村里的鑼鼓隊表演,我們恰好就站在整個路線的起點,一面被眼前的鑼鼓表演震到心臟顫動,一面還是心心念念地望著遠處的神仙,祂們靜候,偶爾互動,在晨曦中衣襟飄飄。
鑼鼓一停,爆竹炸響,這些兩米高的身影就晃晃悠悠地來了。鄉民們舉香開始奮力敬拜,我們幾個外地人擠成一溜,一直昂頭望著身邊每一個經過的神明。
這是福州長樂游神中最有名的“陣頭文化”。在整個方陣的先鋒,本村社團的年輕人鉆進名為“塔骨”的大型空心竹骨的神像,扮成黑白無常、齊天大圣、哪吒三太子等武力值高的神明,為村廟供奉的主神開路揚威?!巴ι駥ⅰ保〒纹鹚堑娜耍﹤冞~著各自神像的特定步伐,有的莊嚴,有的靈動,塔骨的雙臂也隨之輕輕搖動。
“馬夫”一手拿著酒壺,一手拿著馬鞭,在隊伍前跳來跳去地開路,這套動作的由來是“喝酒喝多了驅趕馬”。站在路邊的我被馬鞭打了好幾下,但無處可退。來之前,朋友甚至手繪了一幅詳細的長樂區游神地圖,但到了現場才知道路有多窄。神明多而活潑,村民們不斷地朝路上丟點燃的鞭炮,拜拜時連帶著晃動手中的明香,我和朋友們在路邊越擠越緊,腦子里開始想消防安全的問題。
在紛至沓來的神明中,最大的塔骨近三米,中型塔骨則與人的體形接近。許多神明的塔骨都是笑臉,還有的叼著煙,祂們親熱地互動,跟路邊舉著香的鄉民打招呼,看起來比我和朋友們活潑得多。這蓬勃的煙火氣也感染了我,讓我暫時忘記了被鞭炮炸到的害怕。一尊笑臉神明在我眼前走過時,我發現祂竟然有酒窩。
當面容俊秀的神明“趙世子”走到我們面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