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二胎刻不容緩”——專訪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
就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政策,執行一段時間之后,弊端可能就出來了,而且還越來越嚴重。明明看到了弊端,為什么不去解決呢?
責任編輯:鄧瑾
◎我個人一直認為,獨生子女政策是迫不得已的政策,絕不是一個理想的政策。只要條件改變的話,我們就要盡量改變。
◎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太偉大了,面對著古今中外從未遇到過的教育難題,把超過8000萬的獨生子女,從幼兒園培養到大學畢業,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太了不起了。獨子難教啊。我們為什么把下一代的成長搞得那么難?
◎有兒有女并不是一個落后的理想,而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愿望,或者說是一個比較美好的愿望。
“我們說刻不容緩,不是要馬上放開,而是要現在就動手,刻不容緩地研究這個問題。研究還不能老研究,我們覺得兩三年就要有行動,三五年就要邁出比較大的步伐。通過兩三年,最多三五年,我認為就應當全面放開。”
一年以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在兩會提交 《關于認真研究完善我國人口政策的建議》,呼吁重新設計和逐步調整我國現行人口政策。紀寶成的這一建議經由媒體報道后,出現在多家新聞網站的顯著位置,廣為人知,評論者眾。
鮮為人知的是,今年兩會,紀寶成再次提交建議:《關于盡早著手調整我國生育政策的建議》。
連續兩年呼吁調整生育政策,從標題的變化,我們似乎得以一窺這位學者型人大代表對人口問題的思考與憂慮。與他人不同,紀寶成尚有經濟學家,前商業部、國內 貿易部、教育部官員,副部級高校管理者多重身份,同時亦坐擁中國人口研究重鎮——人民大學人口學系,這些背景,或使紀寶成的思考更兼具理想與現實。
4月3日,紀寶成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把家庭搞得那么脆弱干什么
南方周末:從兩次建議標題的變化來看,我們似乎能夠感覺到這一問題的緊迫,和你對此的擔憂。
紀寶成:我認為,我們的生育政策調整已經到了異常緊迫、刻不容緩的時候,因為人口問題具有長期性、滯后性的特點,必須盡早著手,以免貽誤時機。
人口政策是國家最大的公共政策之一。公共政策最起碼的一條,就是要因時而異、與時俱進。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到變化了的形勢,來決定工作方向。
應當肯定,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在當時數量問題是主要矛盾的情況下,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非如此不可。
但是到了今天,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執行了近三十年。從1992年以來,我國的生育率低于實現人類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2.1個孩子)已經長達17年?,F在,一對夫婦一生平均只生育1.6個孩子,每年人口凈增長不足700萬。我不認為數量問題還是最主要的矛盾。相反,結構問題已經上升成了主要矛盾。中國的人口政策面臨重大的歷史性抉擇。如果我們還按照上個世紀80年代的做法,還執行數量問題是主要矛盾時的政策,恐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