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的歷史:白居易每天都在為穿的顏色而煩躁
衣服的顏色,代表著官位品級。因此唐朝的男人,對色號極其敏感,簡直不輸現代女性。比如我們熟知的詩人白居易,每次衣服換顏色,他都一定要寫詩感嘆。
責任編輯:陳斌
中國新年期間,不知道多少人家的衣柜里又添置了新的紅衣服?其實回溯歷史,中國人對紅色的喜愛,是非常悠久。
早在周漢時期,先民就把顏色分為正色、間色兩大類。其中正色是指青、赤、黃、白、黑五種純正的顏色,間色是指幾種正色混合而成的顏色。
比如綠色正是一種間色——《說文解字》對“綠”的釋義就是“帛青黃色也”,意思是用青色(藍色)和黃色混合出來的顏色。不知道有多少人小時候,玩過用黃、藍顏料調配綠色顏料?
同樣被視為間色的還有紫色,因為紫色是紅色和藍色混合出來的?!墩撜Z·陽貨》里孔子就曾經拉踩紫色,吹捧紅色說:“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p>
紅得發紫
盡管圣人已經批判過紫色了,但是紫色卻還是在中古咸魚翻生,成了尊貴的代表,甚至超過了紅色。
《新唐書》里規定:官員三品以上穿紫袍,四品深緋,五品淺緋,六品深綠,七品淺綠,八品深青,九品淺青——這也是我們今天說“紅得發紫”的由來。
唐朝對這一顏色規定沒給出理由,但我們依然能猜到原因——實際上早在南北朝,紫色與緋紅就已經為達官貴人所喜愛,因為它們最貴。
中國古代一般用植物染料來染衣服,今人稱為“草木染”。近些年因為漢服復興,草木染也隨之復興,成為國潮熱門。
了解過草木染的讀者肯定知道,紫色正是最貴最難染的顏色——幾乎只有昂貴的紫草,才能染出華麗的紫袍;與之相比,作為紅色染料的茜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