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小事”:第74屆柏林電影節側記
“這些小事”,在某種意義上變成了本屆柏林電影節的隱形主題——在不確定性之下關注自我,關注人的內心世界。
發自:德國柏林
責任編輯:劉悠翔
一
第74屆柏林電影節在中國甲辰龍年春節的尾聲如期拉開帷幕。這可能是柏林電影節歷史上最“暖和”的一屆,其間日均最高氣溫達到18度以上,對于往屆習慣了在陰冷天氣下赴約的各國電影人來說,實屬意外之喜。
相比氣溫的回暖,這屆柏林電影節也許是史上最“窮”的一屆。早在本屆電影節開幕前半年,柏林官方就在官網發布了聲明,由于各方面成本上漲,2024年柏林電影節將進行結構性改革,規模顯著縮減,放映影片總量下降至兩百部左右,與2023年相比降幅超過30%。前來電影節報道的各國電影人、媒體記者和片商感受最為直接——以往電影節注冊后,除了嘉賓證之外,還會有資料包,附上電影節片單、電影市場資料、周邊紀念品等等,而2024年,只有光禿禿的一張嘉賓證。
好萊塢影星、制片人馬特·達蒙攜手演員基里安·墨菲走上柏林電影宮紅毯,他們帶來的是本屆電影節的開幕大片《這些小事》(small things like this)。主演諾蘭新片《奧本海默》的墨菲為影迷所熟知,在該片中,墨菲飾演的是大名鼎鼎又備受爭議的物理學家;在《這些小事》里,他飾演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小人物,一位做父親的煤炭工人比爾·福隆。故事發生在 1985 年的圣誕節期間,福隆發現了鎮上修道院隱藏的驚人秘密。影片揭示了愛爾蘭 Magdalen 洗衣店的真相——從1820年代到 1996 年,羅馬天主教機構一直以改造“墮落的年輕女性”的名義,掩飾在這里的可怕行徑。
這是一部極安靜且克制的電影,墨菲飾演的福隆也是一個少言寡語的人,影片背景雖然發生在1980年代,但小人物的無奈與內心的絕望,面對修道院“威權”時的無力反抗,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