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方案:6個月里改進了什么?
有效降低藥價被認為是緩解“看病貴”問題的重點,衛生部部長陳竺在談及新醫改時,曾稱藥價將會大幅下降。然而從意見稿改動或可看出,藥品降價絕非一日之功。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醫改專題
●新醫改的啟動,必須建立在承認舊醫改存在問題基礎之上,否則新醫改便無必要。目前的新醫改方案直面現實的鮮明態度,所傳達出的是新醫改將與舊醫改切割的強烈信號。
●曾引起爭議的公立醫院“收支兩條線”試點改革意見,最終在定稿中得以保留。“收支兩條線”被認為是克服公立醫院謀利沖動的最有效辦法。
●監管能否到位被認為是新醫改成敗的關鍵。實際上,舊醫改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正是因為監管跟不上的情況下盲目推行市場化所造成。方案中有29處提到“監管”,12處提到“監督”。由此可見醫改方案制訂者們加強監管的決心。
4月6日、4月7日,新醫改方案(以下簡稱“定稿”)正式公布,距醫改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公眾發布剛好6個月。
定稿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布,這意味著新醫改已經超過政府層面,亦成為執政黨的方針,進一步凸顯出新醫改的重要性。與此相適應,意見稿中提及的“各級政府”也改為“各級黨委、政府”。
6個月來,圍繞著征求意見稿,公眾、藥企、醫院等各利益方展開激烈博弈,各方代言人以媒體為平臺,展開針鋒相對的辯論,試圖影響醫改走勢,意見稿也因此修改多處,定稿幾度推遲公布。
相比較于此前的征求意見稿,記者注意到定稿基本框架沒有動,醫療衛生事業回歸公益的大勢沒有變(甚至更為鮮明,比如將“把維護人民健康權益放在第一位”寫入定稿)。但一些敏感細節,如基本藥物定價機制、醫患關系等,卻有著微妙而重要的調整,即便是一字之差,含義也大有不同。
解決“看病貴”仍是重點
新醫改的啟動,必須建立在承認舊醫改存在問題基礎之上,否則新醫改便無必要。舊醫療出現的主要問題,被歸納為“看病貴、看病難”,而“看病貴”尤其是重點。因此,新醫改方案,著力最重的無疑是“看病貴”。為解決看病貴而推行的醫保改革,也被認為是本次醫改&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