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育飛 | 朱季海與南京大學的“失之交臂”

據王氣中披露可知,1978年,因朱季海的同門、南京師范學院徐復從中運作,南大中文系和朱季海取得聯系,并談妥聘請條件。但年底,南大中文系派人看望并當面談條件時,朱季海提出的要求又水漲船高了。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朱季海。王學雷 | 攝

有國學大師、文化奇人等稱號的朱季海(1916-2011),是章太炎晚年弟子,因行事不循常軌,長期自謀生路,不司公職,故在生前身后留下諸多膾炙人口的軼事。其中之一,是說改革開放初期,朱季海生活貧困,而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1906-1996)銳意求賢,幾度邀請,但朱季海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最終失之交臂,朱季海落魄依舊,彰顯了學人傲岸的風骨。這個故事觸及大學校長的禮賢下士、落魄文人的風骨堅守,外加兩位主人公一是當代高?!百惒畼贰?,一是“章黃學派”重要傳人,故而廣為流傳。只是,經考證之后,筆者認為這則傳聞與歷史事實相去較遠,諸多細節都發生變形。朱季海與南京大學“失之交臂”另有原因。

一、故事的種種版本

最早記載這則故事的公開文章,大概是散文家俞明(曾任蘇州市委宣傳部部長)的《癡子》一文。文章云:

粉碎“四人幫”后,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遣專人兩度來蘇延聘朱季海去寧任教,朱的傲岸脾氣又大發作。他以為如若真有誠意,校長應該親自前來才合乎禮儀……因而他故意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來難為使者。比如,月薪三百元正,多一文不要,少一文不行。雖然這整數不合教授的月薪規定,來人也允承了。最后朱提出一個條件,他上一節課,只有二十分鐘,并堅持說:“我是沒有水份的,二十分鐘,足夠了,足夠了!”這是打破大學的教學常規的,使者再三請朱重作考慮,卒不允所請。(俞明《癡子》,《瞭望周刊》1989年第26期)

照俞明的意思,南大校長匡亞明曾兩度遣人聘請朱季海,朱不答應,是因為他認為匡亞明沒有誠意且頗失古禮。為此,朱季海故意刁難來人,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而刁難的條件,綜括起來,一是月薪三百元,二是一節課只上二十分鐘。最終,南大不能滿足朱的要求,此事作罷。俞明這段論述,或出自朱季海之口,而以散文家筆法重新敷衍。這以后,不少刊物陸續所載有關朱季海的文章,大多沿襲發揮,有的還隨意歪曲,如儲道立《朱季海先生》等文章甚至言之鑿鑿地說朱季海到過南大上課,后來因事解聘。凡此,皆屬無稽之談,不值一駁。

倒是2010年南通大學賈捷所編《朱季海學術年表》,值得注意。該文在“1979年”條下云:

本年,朱季海先生述:“粉碎‘四人幫’之后,南京大學校長匡亞明及南京圖書館派人前往蘇州聘其去南京任職?!敝焓涎裕骸笆旰平?,無以飽腹,以致終日臥床,難于走動。但先生仍急盼此工作,為有一席之地可供其言說。南京大學往聘者隨即答應可在家中講學,之后卻杳無音訊?!保ㄙZ捷《朱季海學術年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標點疑有誤,讀者自可明察)

賈捷在文中提及自己曾多次前往蘇州訪朱季海先生,聽其口述,這段記載應當可信??贾旒竞K?,與俞明《癡子》一文略有差異。首先,延聘的主體在匡亞明之外,增加南京圖書館;其次,朱季海十分渴望工作;再次,朱季海所提出的苛刻要求如“在家中講學”等,南京大學也予以滿足;最后,此事不成,乃在南京大學杳無音訊,責任并不在朱季海。

匡亞明。資料圖

兩相對比,也就牽扯出有意思的兩個問題:一、邀請朱季海的究竟是匡亞明本人,還是匡亞明派人去?俞明認為是匡亞明,而朱季海所述則是派人邀請;二、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