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醫療關鍵詞也需被關注
她不得已只好公開身份,參與搶救,最終奇跡般地將丈夫救活。這位老醫生感嘆:“萬一哪天我不行了,究竟誰來給我看???”
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周明太
近年來,“看病貴、看病難”成為醫改最主要的關鍵詞。本次新醫改方案定稿,也力求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然而,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新醫改方案僅僅著眼于此,尚無法解決醫療衛生的全部重要問題。
事實上,除了“看病貴”與“看病難”,在醫療衛生領域還有一些關鍵詞,需要政府在制定后續政策時給予關注。
關鍵詞之一:弄虛作假
病歷造假這幾年已經不是新聞。2007年3月,本報曾經刊出《病歷造假,為何成為潛規則?》一文,歷數了醫院形形色色的病歷造假現象:山西汾陽一患者的病歷,修改了183處;福建省南平市一腦癱兒總共70頁的病歷,被修改了68處;一位小孩還沒出生,醫生病歷中就寫其可能“前臂骨折”;一名病人死后,竟然還出現一張送檢的化驗單。上海律師欒曉麗曾坦言,其為患者代理的醫療訴訟,其中不少醫院有作假嫌疑。
作為基本醫學資料的病歷之所以被造假,是醫院出于應對醫療糾紛的需要,然而醫院里的弄虛作假現象卻絕不限于病歷。
上世紀90年代,上海的地段醫院曾經盛行過一股“以物代藥”風。即病人有一段時間曾經可以在醫院里開出雨傘、短褲、蜂王漿等物品,醫生開給病人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