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漂綠”動真格,哪些行業被重點關注?
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傳統油氣行業以外,反漂綠監管已經迅速覆蓋航空業,以及銀行、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等眾多金融服務機構。
英國廣告標準局先后作出并公開了32份針對誤導性環境聲明的裁決,其中14份裁決涉及企業氣候聲明、7份涉及航空業。
責任編輯:汪韜
對于涉嫌漂綠的官方通報乃至訴訟,在近兩年呈爆發式增長。視覺中國/圖
想將“碳中和”產品打造成賣點?小心了,反“漂綠”正從概念進入法治。
2024年1月17日,歐洲議會通過決議,決定在誤導性商業行為清單中新增4條漂綠相關禁令。
漂綠(Greenwashing)由單詞“Whitewash”(粉飾、掩飾)演變而來。在劍橋字典中,漂綠的釋義是“企業夸大自身環保行為,并誤導消費者信以為真”,也就是宣示自身對環境保護的付出,但言行不一。
不止是歐盟,早在2010年,英國廣告標準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 ASA)就發布了《英國非廣播廣告和直接及促銷營銷準則》(第十二版),對“更綠”、“更環境友好”等可能具有誤導性的環境聲明進行了規定。
2023年12月,澳大利亞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ustralian Competition and Consumer Commission, ACCC)也發布了《環境聲明:企業指南》,對包括碳中和、氣候中和、凈零等在內具有漂綠傾向的宣傳提出了詳細要求。
對于涉嫌漂綠的官方通報乃至訴訟,更是在近兩年呈爆發式增長。
歐盟反漂綠進程
歐盟《賦能消費者綠色轉型》(Empowering consumers for the green transition)決議要對兩則強制性指令進行修訂——《不公平商業行為指令》和《消費者權利指令》,新增了對“環境聲明”的約束,包括準確定義以及信息公開、使用場景的要求,讓消費者能夠選擇真正環境友好的產品。
備受矚目的4條新禁令清單對漂綠進行了全方位的約束,包括:
禁止展示不基于認證計劃或不是由公共機構建立的可持續發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