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業進駐,中小企業承壓:“建筑之鄉”江都的“正規”命題
拔地而起的商業樓盤背后,隱含的是當地地產市場的日漸飽和,這也意味著當地建筑行業的發展空間在日漸減少。今年過年回去,我發現這樣的情況變得尤為突出。以當地最大的建筑集團為例,其官網數據顯示,2023年營收為365億,同比營收增長才12億,增速僅為3%。當地人調侃,這樣的增速都沒跑過6%的通脹率。
發自:揚州
責任編輯:戴春晨
江都是江蘇省揚州市下屬的一個區。1994年撤縣設市(縣級市),2011年又撤市設區,并入揚州市。我本不是江都人,可有緣的是,江都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老公的家鄉)。揚州因歷史旅游文化而聲明遠揚,而江都區,與傳統意義上的揚州并無多少關聯。江都區的歷史美譽,主要與新中國成立之后當地所取得一些成就相關。比如,這里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的起點,也是首批被江蘇省政府命名的有名的“建筑之鄉”。
2024年江都區春節宣傳標語( 圖/作者提供)
近些年回去,我發現江都區和很多縣級市一樣,變化最大的是修建的樓盤越來越多。走在路上,一眼所見的都是各種林立的樓盤。拔地而起的商業樓盤背后,隱含的是當地地產市場的日漸飽和,這也意味著當地建筑行業的發展空間在日漸減少。今年過年回去,我發現這樣的情況變得尤為突出。以當地最大的建筑集團為例,其官網數據顯示,2023年營收為365億,同比營收增長才12億,增速僅為3%。當地人調侃,這樣的增速都沒跑過6%的通脹率。對于建筑行業的中小企業而言,情況更不樂觀。首先,行業發展空間日漸萎縮且競爭日益激烈。一方面,建筑行業的發展不景氣使得作為中下游的中小企業回款難度增加;另一方面,同行大企業的不斷進駐減少了中小企業在當地可分得的存量市場。另外,隨著政府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視,中小企業所要應對的正規化監管也在日漸增多。這三個因素的共同影響,使得建筑行業里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日漸艱難。
回款難,競爭大
債務的拖欠和催討是企業和市場運作自我調節的一個客觀機制。然而,在行業總體的發展并不樂觀的情況下,債務的拖欠會更為嚴重,而企業的回款也會隨之變得艱難。與歷年相比,江都區今年建筑行業的債務拖欠情況更為明顯?!坝憘y,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