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不見的女性》到《女人的事》:要清理的偏見實在太多了。
很多結論是基于男性得出的,但被默認為基于“人類”。這樣的例子多得排山倒海。
“評論家們認為這是一本重要的書,因為它涉及戰爭。評論家認為這是一本無關緊要的書,因為它描寫的是女性在客廳里的感受?!?/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2020年,科學家在秘魯安第斯山脈發掘了一具有9000年歷史的年輕女子遺骸,旁邊還有一個儲量豐富的大型狩獵工具箱。美國學者蘭德爾·哈斯進一步分析認為,這一時期美洲的獵人中有30%到50%可能是女性。(視覺中國 圖)
有些道理好像自然而然,實際上非常需要隨時間逝去和研究進展顯露出真正的面貌。所有人都應該注意,自己有沒有被固有的偏見蒙蔽。
這里要說的是《環球科學》新近的一篇報道,事關遠古的女性獵人。文章希望檢討廣為人知的說法,即“只有男性是狩獵者”。這個理論起源于1968年,兩位人類學家把1966年一次研討會的學術論文匯編成書,形成了上面的學說,影響了公眾觀念長達五十多年。描繪女性獵人的影視作品,現在仍然不怎么受歡迎。
按傳統看法,狩獵是人類演化的重要驅動力,基于生物學的性別差異,男性狩獵、供應食物,女性負責照顧孩子、做家務。專家們認為早期人類追捕獵物時需要長時間追趕,讓對手精疲力竭。這幾乎已經成為主導大家思維方式的定論,即便人類學研究證明女人早就參與狩獵,而且運動科學也能指出女人在生理上更擅長長時間的耐力運動,譬如長跑。
覆水難收,“男主外女主內”式的認知總是在循環論證。有助于質疑甚至修正結論的證據,往往被視作可以忽略不計。接下來提到的《看不見的女性》和《女人的事》這兩本書,再清楚不過地顯現了這樣的局面。很多結論是基于男性得出的,但被默認為基于“人類”。這樣的例子多得排山倒海。
在那本文集里,日本學者渡邊仁記錄了阿伊努女人利用狗狩獵。但他下結論時忽略了這一點,焦點仍舊在男人那里,他們是提供肉類的主力軍并因此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一年前的1967年,波士頓馬拉松賽的管理者還試圖將20歲的女選手凱瑟琳·斯威策推出跑道。無論基于不成文的規則還是對女性體能的疑慮,女人參加長跑都是不可思議的。
直到1960年代,女性參加長跑仍被認為是不可思議的。(視覺中國 圖)
這些事情很古早,那今天改變了多少呢?刻板印象中的原始人占領了我們的大腦,為無窮無盡的性別分工論調提供支持。這些都可以印證《看不見的女性》的論點,無論有意還是無意,對女性的忽略使有瑕疵的理論廣為人知。
總結了生物學、人類學的材料后,《環球科學》的報道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
“關于女性運動生理學及史前婦女的生活,還有許多有待發現之處。但即便從我們掌握的有限證據看,過去的男人負責狩獵、女人沒有參與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女性的生理已經發生變化,適合人類追捕獵物以及獲取食物所需要的那種耐力活動。古代女人和男人似乎從事相同的覓食活動,并沒有因性別而出現不同的分工。大約一萬年前農耕社會興起,對土地的密集投資、人口成長以及因此造成的資源集中隨之而來,才導致了僵化的性別角色和經濟的不平等?!?/p>
所以,要清理的偏見實在太多了。
任何“無心之失”都應該獲得糾正
2023年的達沃斯夏季論壇上,歌手李宇春推薦了《看不見的女性》。她既注意到書的“克制和冷靜”,也提及了這本書反映的“女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一些隱秘的角落,她們生存的殘酷性”。
李宇春所言不虛,贏得了包含出版業在內的正面反應。作者卡羅琳·克里亞多·佩雷斯用很多角度、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