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當治,李弘應出”:談談李世民子孫名號中的名字巫術
唐高宗的長子李弘,名字即來源于老君化身。東漢中期以來,原始道教產生了“老君當治,李弘應出”的讖言,即太上老君的化身李弘將會代表老君統治世界,在漢晉南北朝時代,爆發了諸多以“李弘”自稱的起義,其范圍跨越漢夷,遍布南北,令統治者不勝其煩。唐高宗索性給太子起名李弘,讓太子當老君的化身。
責任編輯:陳斌
李世民及其子孫的名字,乍看好像沒什么特別,但如果對巫術和道教有所了解,會發現唐前期的皇帝,給子孫命名時會有意湊近道教的概念,來證明自己是當世道教的教主。
隋朝以崇佛著稱,楊堅是尼姑撫養長大,以阿育王自居,在全國各地建造舍利塔祈福,楊勇是佛教不太主流的支派三階教的教徒,楊廣則拜天臺宗的智顗大師為師。唐朝取代隋朝后,為了顯示新氣象,必須另起爐灶,正好老子姓李,于是李氏說老子是自家祖宗,為皇室賦予道教教主的地位,來神化皇室,增加統治的合法性。
唐朝建國之后才確立推崇道教的方針,這時李淵的幾個嫡子都已經長大,其名字中道教的意味不太明顯。但李元吉的名字應該來自《易·坤卦》的“黃裳元吉”,《易》雖然是儒家的五經之一,但其實被儒家和道家共用,魏晉玄學家就將之與《老子》《莊子》合稱三玄,所以李元吉的名字已經反映出李家的道教背景。
李氏入西魏后,長期定居關中,關中原有樓觀道派比較繁榮,而且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滅佛之時,連道教和民間宗教也一起摧毀,設立通道觀,令三教精英討論大道本源,傳布于社會,李家熟諳道教不足為奇。李淵決定三教排序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第三,這前后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