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工作“活字典”闞珂:法律不能擾民
從1988年起到現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都是差額選舉,每次都有5%-8%的人落選。落選的人當中,當過省委書記、當過省長、當過部長的都有。選舉的目的是使全國人大常委會獲得更廣泛的民意基礎,使選舉人有更多的選擇余地,也能增加被選舉人的壓力。使當選的委員珍惜被賦予的權利、履行好擔負的責任。
責任編輯:錢昊平
2023年3月5日,北京市民在戶外屏幕上觀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會的電視直播。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相應的選舉制度、行政制度與司法制度,也據此建立。
整整70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健全,逐步走向立法規范化、監督制度化。作為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運行機制也日益完善。
在人大制度建立70周年之際,南方周末記者就人大制度發展歷程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闞珂。
闞珂自1986年入職全國人大,到2018年退休,32年間參加了從第六屆至第十二屆共7屆全國人大的30次會議、174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的工作,被稱為人大工作“活字典”。
2023年10月,闞珂出版新書《人民代表大會說不盡的那些事》,同6年前出版的《人民代表大會那些事》一樣,闞珂在書中記錄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創設的過程、他參加制定法律的經過、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期間的趣事等。
全國人大會議為何每年都在3月5日召開?代表選舉有什么規則?人大的立法思路工作又是怎么樣的?面對諸多問題,闞珂在受訪中做出了回答。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闞珂,在全國人大工作了32年,被稱為人大工作“活字典”。
為何在3月5日開幕?
南方周末: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為什么一直到5年后的1954年才召開?
闞珂:1949年9月的中國,還不具備由人民群眾通過普遍選舉來產生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條件。那時,大陸范圍內的軍事行動還沒有完全結束,土地改革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普遍進行,人民群眾還沒有充分組織起來。由于這些情況,也就無法進行普選,進而也就無法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
因此,這年9月召開了由協商產生的代表所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共同綱領明確了新中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南方周末:全國人大成立后,會期原先并不固定。但1998年以后,除2020年因疫情導致的推遲,全國人大會議每年都在3月5日開幕。安排在這一天,有什么講究嗎?
闞珂:每年全國人大會議在3月5日開幕沒有法律規定,但已經成了慣例?!耙荒曛嬙谟诖骸?,全國人大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每個年度全國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