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臨時文旅副局長建了一座臨時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的書目是怎么定的?”“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有些圖書館人比較少,政府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資金和人力?”……在為期一年的掛職生活中,楊素秋建了一座公共圖書館,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周建平
楊素秋
從2012年起,楊素秋每年都能看到陜西省選派博士赴基層一線服務鍛煉的通知。2020年,她終于提交了報名表。當年9月,楊素秋成為第七批博士服務團的成員——在西安市碑林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掛職,任副局長。
掛職是想接觸社會。楊素秋是陜西科技大學的一位老師,教文學和美學課程。在校園待得太久,她開始想自己能不能走出去,“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
她對官場的想象大多來自于小說和電視劇,真正近身才體會到其中的繁瑣和迂回,“去酒店檢查老鼠藥放在什么地方,逐個飯店檢查普通筷子與公筷有沒有區分開?!背跞牍賵鲱^一個月,“被重視”的輕微快樂與“被忽視”的細微失落她都飽嘗過。
掛職之初,楊素秋接到一項任務:幫碑林區建一座圖書館。這既符合“十三五”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的要求,也是她身為讀書人一直想做的事。
幾年前,碑林區政府本來要開發一座大型文化綜合體,圖書館將占據其中一層,但礙于那里掘出了歷史遺跡,只好停工。
為了如期完成任務,臨時圖書館選址在地下,三千平方米。楊素秋與館長小寧要在六個月的時間內裝修完畢,為圖書館配齊圖書,而她們只有180萬元的裝修經費和100萬元的購書經費。
為碑林區圖書館購書時,楊素秋的白色大衣也被染黃了
“這對一個圖書館來說太少了,但對于一個讀書人來說,真是一筆巨款?!彼?024年1月出版的《世上為什么要有圖書館》一書中吐露自己能為一整座圖書館挑書的興奮,“我一直在想象這個圖書館。它是水和土,需要我的手先把它們和成一團陶泥,拉伸,揉搓,捏出形狀,雕刻花紋?!?/p>
但時間緊迫,經費有限,她的暢想很快跌入一連串現實中——與館配書商的拉鋸、驚心動魄的“書目保衛戰”、向50位朋友發出的50份書單征集。
為期一年的掛職生活就這么拉開序幕。
楊素秋主持碑林區圖書館的開館活動
官場里不懂世故的人
2020年秋天,距離圖書館規定完工的日子還剩四個月的時候,楊素秋第一次踏入圖書館。
空曠的地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趙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