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損傷是世界第三大致殘原因丨全國愛耳日
“40歲左右及40歲以下群體突聾發生率正在提高,但病理機制還沒有非常明確?!?br />
“短期的聽力損傷可能恢復,但長期或定期暴露在大音量環境,聽力損傷是永久性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嚴重性,或者以為耳聾離他們很遙遠?!?br />
一些地方在探索免費為聽障兒童植入人工耳蝸,上海從2023年10月起將人工耳蝸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惠及更多聽障患者。
責任編輯:曹海東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出警告,將近50%的12歲至35歲年輕人,也就是約11億年輕人存在聽力損失的風險。視覺中國 | 圖
這是一種刻在基因中的本能:人們從出生就開始用耳朵感知這個陌生而喧鬧的世界。對1997年出生的小吳來說,卻很久以來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老是聽得見別人說話,但分辨不清內容。
“你怎么老聽不見別人講話,對著你耳朵喊,這樣能聽清了嗎?”回憶起中學時期被人揪著耳朵嘲笑的惡作劇,小吳至今心痛不已。
“中考體檢測聽力,我需要反復聽幾遍,周圍人就開始大笑?!碑斝谴髮W時期開始實習時,準確捕捉工作場合的交流信息變得非常迫切,他的聽力隨著壓力增大更加糟糕。去醫院做全面的檢查后,小吳被確診為神經性耳聾耳鳴。
類似小吳聽力損失的年輕人并非少數。2024年春節期間,梁巍接到了四位朋友的來電,全部是關于突發性耳聾的咨詢,而且突聾的人年紀都不大。梁巍是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副主任,該機構是中國殘聯系統專門針對聽力語言殘疾預防與康復的國家級研究中心。
更大范圍數據顯示,年輕人聽力損失已成全球現象。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就曾發出警告,將近50%的12歲至35歲年輕人,也就是約11億年輕人存在聽力損失的風險,原因包括過長時間暴露在大音量環境中等。
“不安全聽力行為(unsafe listening)在年輕人里很普遍,而且隨著大音量設備更加廣泛使用,聽力狀況還會惡化?!?024年2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聽力專家Lauren Di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